的面子上,赵处长简单介绍了国家即将启动的"
信息化展战略"
,包括建设互联网基础设施、扶持高科技企业等政策。
"
小周啊,你很有想法。
"
谈话结束时,赵处长递给他一张名片,"
九月初有个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你要是感兴趣可以来听听。
"
走出改委大楼,周明心潮澎湃。
这些政策信息在前世都是公开资料,但在1997年绝对是内部消息。
如果能提前布局
天色已晚,周明找了家小旅馆住下。
房间很简陋,但价格便宜,一晚上八十元。
他放下行李,立刻打开笔记本电脑,连上电话线拨号上网——这是他在北京新开的网络账号,网慢得令人指。
等待网页加载的间隙,周明给家里和苏雨晴各打了一个电话报平安。
苏雨晴告诉他,网吧管理系统在星际网吧运行良好,张建军已经介绍了两个同行来咨询。
挂断电话,周明翻开笔记本,写下今天的收获:
1中关村人脉:苏雨辰(硬件)、李焱红(待接触)
2政策信息:国家将重点扶持互联网基础设施
3市场观察:北京网吧数量少但增长快,管理粗放
最后,他记下明天的计划:去清华看看,然后见一个苏雨辰介绍的潜在投资人。
次日清晨,周明乘公交来到清华园。
暑假的校园宁静优美,梧桐树下的长椅上零星坐着看书的学生。
他漫步在着名的"
清华路"
上,感受着这所百年学府的气息。
在计算机系楼前,周明遇到了一位正在打扫卫生的老校工。
"
小伙子,找人?"
老校工和蔼地问。
"
我今年报了计算机系,提前来看看。
"
周明回答。
老校工笑了:"
有出息!
咱们系出了不少人才呢。
你知道王小云吗?刚毕业没几年,现在在美国搞密码学,可厉害了。
"
周明心头一震。
王小云,未来破解d5和sha-1密码算法的顶尖密码学家!
如果能提前建立联系
"
老师傅,您知道怎么联系这些校友吗?我想请教些问题。
"
老校工摇摇头:"
这我可不知道。
不过图书馆有校友通讯录,你可以去查查。
"
周明道谢后直奔图书馆。
在管理员狐疑的目光下,他翻阅了校友联系册,记下了几个关键名字和联系方式,包括正在美国留学的王小云和几个在硅谷工作的清华校友。
离开清华时已近中午,周明打车前往国贸大厦,去见苏雨辰介绍的投资人——林薇,一个三十出头、留美归来的风投人士。
国贸大厦在1997年是北京最顶级的写字楼之一,光可鉴人的大理石地面倒映出来往精英的身影。
乘电梯上到35层,周明被前台小姐带进一间宽敞的办公室,落地窗外是北京全景。
"
周明?"
一个穿着干练套装的女人从办公桌后站起来,"
雨辰说你是难得一见的天才少年,我很好奇。
"
林薇比周明想象中年轻漂亮,齐肩短,眼神锐利如鹰。
她示意周明坐下,亲自倒了杯咖啡。
"
听说你对互联网有独到见解?"
林薇开门见山。
周明接过咖啡,不慌不忙:"
我认为未来五年,互联网将彻底改变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购物、社交、获取信息的方式都会被颠覆。
"
"
具体说说。
"
林薇眼中闪过一丝兴趣。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周明系统地阐述了对门户网站、电子商务、搜索引擎等领域的看法,当然,他小心地控制着"
预言"
的尺度,尽量用当时的理论包装未来的事实。
"
有意思。
"
林薇放下笔记本,"
但你有没有想过,中国的网络基础设施太落后,支付和物流体系也不完善,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