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的鹏城,依旧暖意融融,海风拂过南山区北扩片区的赭红土地,带着咸湿与蓬勃的气息。
昔日破土动工的喧嚣已沉淀为井然有序的繁忙,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拔地而起、极具现代感的建筑群——启明鹏城研中心。
银灰色的主楼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线条利落,造型充满科技感。
四周环绕着精心规划的园林绿地,即便在冬季依旧葱郁,与远处轰鸣的打桩机和建设中的二期地块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研与制造、当下与未来的交融。
十二月十二日,中心正式开业。
没有锣鼓喧天,没有彩旗招展,只在中心广场上,简单布置了一个主席台,台下站满了人。
他们大多年轻,穿着启明的工作服或便装,眼神明亮,脸上带着技术人特有的专注与一丝不易察觉的骄傲。
他们是来自五湖四海的研工程师、科学家、学者,被启明的蓝图和雄心召唤至此。
周明站在台上,依旧是简单的衬衫西裤,身形挺拔。
他望着台下这几百张面孔,目光沉静,没有太多的慷慨激昂。
“各位,”
他的声音通过麦克风清晰地传遍广场,平和却自带力量,“今天,这里,启明鹏城研中心,算是正式立起来了。”
他顿了顿,环视众人,语气渐渐凝重。
“大家很多人都是从国外回来,或者刚从高校毕业。
你们比我更清楚,看看我们现在的国家,看看我们每天用的电脑,里面装的,是什么?”
“是美国的,是英伟达或者ati的显卡,是三星、海力士的内存和闪存,是希捷、西数的硬盘…主板的pcb板和电容电阻,可能来自日本、台湾;甚至连机箱上的一颗螺丝,可能都打着国外的品牌。”
他的语不快,每一个字都清晰地砸在每个人的心上,列举的每一个部件,都像一根细小的针,刺穿着在场每一位技术人的自尊。
“我们组装,我们销售,我们甚至能做出一些优化和改进,看起来似乎很繁荣。
但根子呢?核心呢?”
周明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冰冷的穿透力,“如果有一天,人家不高兴了,一纸禁令,芯片不卖了,系统不授权了,工具软件不让用了!
我们怎么办?我们的电脑,就会变成一堆废铁!
我们的工厂,就得停工!
我们的数字化进程,就可能被拦腰斩断!”
广场上一片寂静,只有风声掠过。
许多人的拳头不自觉地握紧了,脸色变得严肃而紧绷。
周明的话,撕开了繁荣表象下的残酷真相。
“鹏城研中心的意义,就在这里!”
周明的手臂猛地一挥,指向身后宏伟的研大楼,“它不是用来锦上添花的!
它是用来雪中送炭,是用来铸就脊梁,是用来打破枷锁的!”
他的目光变得无比锐利,扫过台下每一双眼睛。
“未来十年,二十年,启明在这里的投入,将是不计成本的!
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让一台电脑,从里到外,实现1oo的中国制造!
1oo的自主可控!”
他开始具体化,声音坚定,每一项都如同敲下的战鼓:
“我们要有自己的操作系统!
不是基于lux修修改改,而是从底层内核开始,全新架构,安全高效,适配我们自己的硬件生态!”
“我们要有自己的中央处理器(cpu)!
从指令集架构,到核心设计,到最终流片封装!”
“我们要自己的图形处理器(gpu)!
不是为了玩游戏,更是为了科学计算、人工智能、未来视觉呈现!”
“我们要自己的内存、自己的闪存、自己的主板芯片组、自己的电源管理芯片!”
“我们要从最基础的eda设计工具摸索起,要建立自己的pcb设计和仿真能力,要攻克散热材料、精密连接器、甚至那一颗颗看似不起眼、却至关重要的电容电阻!”
“大到操作系统、处理器、显卡,小到一颗螺丝、一条数据线、一片硅脂!
我要看到的,是未来‘星辰’电脑的每一个字节、每一颗晶体管、每一克重量,都打上中国创造的烙印!”
台下,寂静已被粗重的呼吸和灼热的目光所取代。
周明描绘的蓝图,宏大得近乎疯狂,却又如此清晰地指明了方向,点燃了在场每一个人心底最深处的火种。
这不是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