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信封小心塞进包里,陈蕴拿起雨伞道别离开。
“陈大夫先等等。”
小许匆忙跟同事交代了两句,抱着个包袱从柜台后绕到陈蕴面前,拉着人去了路边树荫下。
“志国自己做的谢礼,我这不还准备下班给送过去呢!”
灰色包袱皮解开,一个三十多公分高的小泥炉递到了陈蕴面前。
“冬天用小炉子烧个水什么的可方便,还能放屋里烤火……”
“赵志国同志自己做的?”
小泥炉做得很细致,大小刚好够放一块蜂窝煤进去,而且还做了隔空层,看样子也能烧柴火。
关键放锅的孔洞还做了里外两圈,大锅小锅都能用。
“志国平时就喜欢捣鼓这些玩意儿,陈大夫可千万别嫌弃 !”小许把泥炉子往前推了推。
“手可真巧,别人就是想买还买不着呢!”
泥炉子可真来得是时候,陈蕴昨夜值班脑袋里都全是火锅,馋得梦里都在流口水。
炉子肯定会收下,钱该付也得付。
两人就该不该给钱推来推去半天,小许最后还是败在陈蕴的力气下,象征性收了一元钱。
家书在手,又得到个好东西,连烈阳都让陈蕴觉得亲切了起来。
一路哼歌回到宿舍,放下东西就赶忙拆开了父母的信。
毛笔字苍劲有力,一看就是父亲陈树的字迹。
一惯报喜不报忧,连能吃上大米饭这种事都和上一封信一模一样。
想要知道家中具体情况,只能看罗叔叔的信。
拆开另一封抖了抖,果真从里掉落出张十元大团结。
把钱收进抽屉,展开信。
城里风向瞬息万变,年头革委会的人还到处抓反动分子游街批斗,上个月开始那些人就像是忽然消失了踪影。
举报陈树的女学生以革委会成员自居,前两年经常对陈家突击检查,听说最近也离开了泰城。
罗叔叔叫陈蕴放心家里,在厂里认真工作之余要是遇到合适对象也可以考虑人生大事了。
“看来这次妈说心情好吃了两碗饭是真事。”
父母身体健康没再遭什么罪对陈蕴来说就是大喜事。
等过两年改革开放的序幕拉开,日子会越来越好过,陈蕴就能回家看望父母了。
“陈蕴回来啦?”
走廊上软秋的声音传进耳朵,接着开门声响起。
“你今天搬家?”
“特意请了半天假搬家,早住进来早放心。”
陈蕴在屋里转了半天,没找到合适的地方,最后还是把小泥炉子放到了门边。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