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道至简

关灯
护眼
第69章 远方邀约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双年展的余温还没散。上海展览馆的展厅里,周苓和陈迹的作品还挂在最显眼的位置——《共生》系列的最后一幅《墨色晨光》,画布上一半是水墨晕染的江南晨雾,一半是油画铺陈的都市朝霞,两种色彩在画面中央缠绕,像两只手轻轻握在一起。保洁阿姨擦过画框时,总会多停留几秒,嘴里念叨着“这画看着就暖和”,而展台上堆着的观众留言本,早被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最后一页还夹着张小女孩画的简笔画,画着两个牵手的小人,旁边写着“像叔叔阿姨的画”。

    周苓的工作室在老洋房的三楼,窗外有棵老梧桐树,叶子刚染了点秋黄,风一吹就飘下几片,落在她摊开的宣纸上。她正用狼毫蘸着新磨的徽墨,想补完《雨巷》的最后几笔——画里的油纸伞还缺道伞骨的阴影,青石板路上该添几处积水的反光。砚台里的墨是前一晚磨的,松烟香混着窗外飘进来的桂花香,漫在空气里,软得像她画里的云。

    “叮——”电脑的提示音突然响了,打破了工作室的安静。周苓放下笔,指尖还沾着点墨,在白纸上蹭出个小小的黑点。她走过去,屏幕右下角弹出一封未读邮件,发件人栏写着“巴黎・卢浮宫旁画廊伊莎贝拉”,标题是“邀请:‘东方的共生’联合画展”。

    她的心跳突然漏了一拍,手指悬在触控板上,没敢立刻点开。窗外的梧桐叶又飘下来一片,正好落在键盘上,像片小小的书签。周苓深吸一口气,拂开树叶,点击邮件的瞬间,她的手抖了一下,鼠标指针在屏幕上晃了晃,才终于打开正文。

    “尊敬的周苓女士、陈迹先生:展信佳。在上海双年展上,贵二位的《共生》系列令我深受震撼——水墨的含蓄与油画的热烈在此交融,恰如东方与西方的对话。本画廊拟于明年三月举办‘东方的共生’主题展,诚挚邀请二位携作品赴巴黎参展,共探东西方艺术的共生之境……”

    邮件里还附了画廊的资料:卢浮宫旁的百年老建筑,曾为赵无极、潘玉良等东方艺术家办过展,去年的“水墨西传”展还登上过《艺术论坛》杂志。周苓反复读了三遍,指尖的墨渍蹭在屏幕边缘,留下个淡黑的印子,她却浑然不觉——巴黎,那个她只在画册里见过的城市,那个陈迹曾说“有最好的光”的地方,现在竟邀请她去办展。

    “在看什么?”陈迹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刚从外面回来的凉意。他刚去画材店买了新的油画颜料,帆布包上沾着点钛白的颜料屑,像落在黑色布上的雪。他从身后轻轻抱住周苓,下巴抵在她的发顶,能闻到她头发上淡淡的墨香。

    周苓转过身,眼睛亮得像蒙了光的墨玉,却又带着点湿意:“巴黎的画廊……邀请我们去办联合画展,主题叫‘东方的共生’。”她的声音有点发颤,像琴弦被轻轻拨动,“我怕……我适应不了国外的环境,也怕我的画,外国人看不懂。”

    她想起双年展上,有个外国评论家曾说她的《老巷》“留白太多,不够直接”;想起母亲上个月打电话,说“女孩子家别跑太远,外面的人不懂咱们的墨”;甚至想起她第一次用徽墨时,墨锭在砚台里磨出的细屑,那是只有东方人才懂的“慢”,而巴黎的节奏那么快,他们会有耐心看她画里的雨、巷、伞吗?

    陈迹拿过鼠标,仔细读着邮件,手指在屏幕上划过“东方的共生”几个字,然后转头,轻轻吻了吻周苓的脸颊——他的嘴唇还带着外面的凉意,却让周苓的心跳稳了些。“别怕,我陪着你。”他指着邮件里附的《水墨西传》展照片,“你看,赵无极的画里也有留白,潘玉良的画里也有东方的线条,他们都能被看见,你为什么不能?”

    他拉着周苓的手,走到摊开的《雨巷》前,指尖点在油纸伞的伞沿:“你看这伞沿的水珠,不是简单的墨点,是你小时候在苏州巷子里,看奶奶收伞时记下的样子——雨珠顺着伞骨滑下来,滴在青石板上,溅起小小的水花。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谁没见过雨?谁没体会过‘等雨停’的温柔?”

&n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