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直上青云:从高考落榜开始

关灯
护眼
第 1173章 默默无闻的安江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委所有人都介绍了一遍。

    李仕山热情地与每一位班子成员握手、打招呼,态度诚恳,姿态放得很低。

    姚兴亮介绍的顺序就是他们在市委的排名。

    这个顺序与李仕山记忆里的差不多。

    眼前这一张张或熟悉、或略有变化的面孔,对他而言,并不陌生。

    前世的这个时间,他已经调到了市委办工作、

    对于这些市委班子的成员,他不仅熟悉,更清楚地知道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乃至……他们许多人最终的命运轨迹。

    谁会在本地退居二线,平稳落地;

    谁会交流到临市或省里,另有一番际遇;

    又有谁,会在多年后那场席卷全国的反腐风暴中,黯然落马,身败名裂……

    这些信息,如同清晰的档案,存储在他的脑海深处。

    李仕山突然想起前世自己曾经和宣传部的同事一起做个宣传安江的项目。

    大家本来是想找一些安江名人的资料。

    可是找来找去,悲哀的发现,安江在历史上可真的是默默无名。

    但凡能在历史上留名的人,哪怕就算再小,哪怕是负面人物,都没有任何一个和安江有关系。

    于是乎,李仕山和同事只能调转方向,找找现在安江的名人,官当得大的,做生意厉害的,哪怕是影视明星也行。

    可他们悲哀的发现,依旧没有。

    尤其是当大官的。

    安江籍的官员,似乎被一道无形的天花板所限制,竟然无一人能走到副省级的位置。

    而且在安江有过履职经历的官员,除了姚兴亮后来勉强升任了副省长之外,竟也再无第二人。

    后来就有人分析,难怪每次省里有什么好的项目安江都轮不上,感情是安江在省里就没有什么影响力。

    后来,李仕山也听发改委和招商局的抱怨,他们出去拉项目,要政策,非常困难。

    在外省或是燕京部委那里,没有重量级同乡帮忙,真的是非常困难。

    倒是后来的反腐风暴中,安江落马的官员在全省各市中名列前茅,让安江出了名。

    而这或许也是安江的经济一直在全省排在倒数几名的原因之一。

    这也不得不说,是整个安江的悲哀,安江百姓的悲哀。

    思绪辗转间,介绍和寒暄已近尾声。

    众人簇拥着袁学民和李仕山,步入崭新的常委楼,乘电梯直达三楼的会议室。

    走进宽敞明亮的市委常委会议室,椭圆形的大会议桌光可鉴人,座椅摆放得一丝不苟。

    李仕山在引导下,坐在了属于自己的位置上——紧邻着市委书记姚兴亮和市长郑春平,象征着市委三把手的序列。

    这个级别的会议,对于如今的李仕山而言,已经没啥让人激动的了。

    可是这个地方不一样。

    李仕山坐在柔软的椅子上,一种难以言喻的奇妙感觉依旧在他心底涌动。

   &nb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