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比人还高,春生草一年四季都开花,还有会发光的萤火虫,晚上落在草叶上,像星星一样。
风澈听得入了迷,拉着守苗爷爷的衣角问:“守苗爷爷,共植维度的萤火虫,能飞到大乾来吗?我想把它们装在灯笼里,晚上挂在田埂上,帮百姓们看田。”
守苗爷爷笑着点头:“等过些日子,我带些萤火虫的幼虫来,咱们在村里的田埂边种些能吸引萤火虫的草,到时候晚上,田埂上就会有好多萤火虫,比灯笼还亮。”
源溪坐在一旁,帮着花汐整理绣线,还把忆农册拿出来,给村里的孩子们看。
孩子们围在一起,指着册子里的照片,小声讨论着:“你看这个插秧的叔叔,他的衣服都湿了,肯定很辛苦。”
“这个小女孩撒种子的样子,和我昨天一样!”
“西域的葡萄长得真好,我以后也要种葡萄!”
慕容冷和凤染霜坐在打谷场的凉亭里,看着眼前的热闹景象,手里端着刚煮好的春露浆,清甜的味道在舌尖散开,解了不少春困。
“你看,百姓们对春耕的热情多高,”
慕容冷轻声说,“工部还说,要在各地建‘农具坊’,让匠人住在村里,随时帮百姓修农具,还要教大家做简单的农具,这样以后百姓们就不用等着朝廷送了。”
凤染霜点头,看着远处田埂边刚种好的春生草幼苗,在阳光下透着嫩绿:“守苗爷爷说,春生草开花的时候,会吸引很多蜜蜂,帮麦子授粉,今年的收成肯定会比去年好。
等麦子熟了,我们再来村里,和百姓们一起收麦子,办个‘丰收宴’,肯定比元宵宴还热闹。”
下午的时候,花汐在打谷场开了个小小的绣技课,教村里的妇女们绣春耕主题的帕子和灯面。
她把带来的绿线分给大家,还拿出自己绣的“春耕图”
灯面当样子,一步一步教大家怎么绣耕牛、怎么绣春生草。
有个叫李大嫂的妇女,学得特别认真,她绣的耕牛虽然针脚有些歪,但眼睛绣得格外亮,花汐笑着夸她:“李大嫂,您绣的牛真有神,比我绣的还好!
等绣好了,挂在您家的灯笼上,晚上点着,肯定好看。”
李大嫂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手里还拿着针线:“花汐姑娘,我想绣块帕子送给我家当家的——他每天在田里干活,汗多,有块新帕子擦汗,也能舒服点。
帕子上我想绣棵春生草,再绣几个字,就写‘春耕顺利’,行不行?”
花汐立刻点头,帮她选了根红绣线:“用红绣线写字,喜庆,您当家的肯定喜欢。”
风澈和源溪则带着村里的孩子们,在打谷场的角落做“稻草人灯笼”
——用田里的稻草扎成小稻草人的样子,外面糊上红纸,再把守苗爷爷给的暖灯草碎装在小布包里,挂在稻草人的手上,晚上点着,既能驱鸟,又能当灯笼照亮田埂。
小石头扎的稻草人最可爱,还在稻草人的头上戴了顶用麦秆编的小帽子,风澈笑着说:“小石头,你扎的稻草人真好看,像个小将军,肯定能把小鸟都吓跑!”
慕容冷这时带着几个玄甲卫,去村里的水渠边看了看——去年冬天修的水渠还很结实,就是有些地方被泥土堵住了,水流得慢。
他让玄甲卫帮忙把堵住的地方疏通,还让工部的匠人在水渠边加了几个小闸门,这样百姓们想给哪块田浇水,打开闸门就行,不用再提着水桶跑。
“这样一来,就算天旱,田里也不会缺水了,”
慕容冷对赶来的张老伯说,“以后每年冬天,都让玄甲卫来帮着修水渠,保证春耕的时候有水用。”
张老伯握着慕容冷的手,眼里满是感激:“陛下,您真是为我们百姓着想!
以前天旱的时候,我们要半夜起来去河边挑水,挑完水累得都没力气种地了,现在有了这水渠和闸门,可省了不少事!
今年的麦子要是收成好,我一定挑最好的麦子,送到宫里去,让陛下和皇后娘娘尝尝!”
傍晚的时候,夕阳把田埂染成了金黄色,刚种好的春生草幼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晃,像一片绿色的波浪。
打谷场的灯笼又挂了起来,这次挂的都是花汐和村里妇女们绣的春耕主题灯面——有的挂着“耕牛灯”
,有的挂着“春生草灯”
,还有的挂着“稻草人灯”
,每个灯笼里都点着混了暖灯草的灯芯,暖黄色的光映着灯面上的图案,把打谷场照得格外温馨。
时汐和紫汐拿着忆融屏,把白天的场景都拍了下来——有孩子们种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