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妃惑宫城之凤华绝代

关灯
护眼
301桑夏缫丝:丝语漫,市集喧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转起来,银丝顺着轮子缠绕,像一条白色的小溪在流动。百姓们看得入了迷,纷纷凑上前,七嘴八舌地问:“陈师傅,这水要煮到什么温度啊?”“抽丝的时候要是断了怎么办?”“一轴丝能织多少布啊?”

    陈老伯耐心地解答:“水要煮到冒热气但不沸腾,这样丝胶才会化开又不损伤蚕丝;断丝了就重新找丝头,慢慢接上去;一轴丝大概能织半匹布,足够做一件衣裳了。”他说着,把把手递给李大嫂,“你来试试,别紧张,慢慢转。”

    李大嫂有些拘谨地握住把手,慢慢转动起来,刚开始动作有些僵硬,抽出来的丝断断续续,可没过一会儿就熟练了,银丝顺畅地缠在轮子上,引得大家一阵喝彩。“真的成功了!”李大嫂脸上满是笑容,手里的动作越来越快,“这改良的缫丝车真好用,比我小时候见的那些省力多了!”

    慕容冷站在一旁,看着百姓们围着缫丝车忙碌的身影,轻声对凤染霜说:“等大家都学会缫丝,我们就在城里办个桑蚕市集,让百姓们把织好的布、染好的丝都拿出来卖,再请些外地的商人来,把大乾的蚕丝制品卖到各地去。”

    凤染霜眼里满是笑意:“好啊,还要在市集上摆些桑蚕主题的吃食、绣品,让更多人知道我们的软丝蚕。花汐的绣技那么好,正好让她教大家把蚕丝绣成更精美的图案,卖个好价钱。”

    正说着,花汐带着几个绣娘匆匆赶来,手里拎着个大布包:“染霜姐!我把绣好的蚕丝绣品带来了!”她打开布包,里面露出一件件精美的绣品——有绣着桑蚕吐丝的帕子,银丝绣的蚕宝宝趴在绿丝绣的桑叶上,栩栩如生;有绣着桑园风光的屏风,赤桑草染的红丝绣花朵,溪蓝草染的蓝丝绣溪水,美得像一幅画;还有绣着小蚕图案的香囊,里面装着晒干的桑芽,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哇!花汐姨,你绣的蚕宝宝真好看!”风澈凑过去,指着帕子上的桑蚕,“这个蚕宝宝的眼睛是用黑丝绣的吗?真亮!”

    花汐笑着点头,拿起一个香囊递给风澈:“这个送给你,里面装的桑芽能提神,你读书的时候带着,不容易犯困。”她又拿起那块桑园屏风,递给凤染霜,“染霜姐,这个屏风我打算放在市集的入口,让大家看看我们大乾的蚕丝绣品有多精美。”

    凤染霜接过屏风,轻轻抚摸着上面的针脚,细腻又平整:“真漂亮,花汐,你真是心灵手巧。我们还可以在市集上设个绣品摊位,让你带着绣娘们现场演示,肯定能吸引很多人。”

    接下来的几天,蚕房和李村的空地上都热闹非凡。百姓们白天采桑、喂蚕、缫丝,晚上就跟着花汐学绣技,乔瓦尼背着相机穿梭在人群中,拍下了缫丝时的专注、绣花时的认真,还有孩子们围着蚕房嬉戏的笑脸。时汐和紫汐则用忆融屏直播缫丝和绣花的过程,共忆维度的伙伴们纷纷留言,说要订购大乾的蚕丝绣品。

    风澈和源溪也没闲着,风澈跟着守苗爷爷学习辨认染丝草,还试着用紫葚草煮水,给一小束蚕丝染了色,虽然颜色有些不均匀,却引得大家一阵夸赞;源溪则把这些天观察到的缫丝、染色技巧都整理进养蚕手册里,还画了缫丝车的结构图、染色的步骤图,标注得清清楚楚,方便百姓们查看。

    转眼就到了桑蚕市集举办的日子。市集设在城南的空地上,一大早,玄甲卫们就忙着搭建摊位,挂起了五颜六色的桑蚕灯笼——有的是花汐绣的蚕宝宝灯,有的是用桑枝编的桑叶灯,还有的是用染丝草染的彩色丝灯,远远望去,像一片彩色的桑园。

    摊位上摆满了各种桑蚕相关的物件:左边的摊位上,百姓们把缫好的蚕丝轴整齐地摆着,白的、红的、蓝的、紫的,像一堆堆彩色的云朵;中间的摊位上,花汐带着绣娘们展示着蚕丝绣品,帕子、屏风、香囊、衣裳,看得人眼花缭乱;右边的摊位上,摆满了桑蚕主题的吃食——桑蚕丝糕(用蚕丝粉和面粉做的,软糯香甜)、桑叶饼(翠绿的桑叶裹着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