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回到2014逆天改命

关灯
护眼
第552章 芯片突围,我要让他们胆寒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书尾页 书架

亲自参与的技术攻关、亲眼见证的产业变迁。

他能清晰地说出每一款芯片的研发周期、每一项算法的优化细节、每一个供应链节点的风险点,因为这些不是助理整理的资料,而是刻在他骨子里的产业记忆。

当最后一页手稿汇报完,许振峰合上本子,诚恳地说:“各位大佬,我今天说的都是企业视角的‘微观问题’,怎么把这些问题串起来,形成全国一盘棋的布局,怎么让更多企业愿意扎进硬科技领域深耕,我能力有限,给不出标准答案。但我敢保证,只要国家需要,我们企业愿意把研发数据、技术积累、人才梯队,毫无保留地拿出来,和同行一起扛。”

几位老者对视一眼,其中一位放下笔,语气平和却掷地有声:“振峰同志,你能把这些‘微观问题’讲透,就是对国家最大的贡献。产业突围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人摸清路、探准坑,你今天做的,就是这件事。”

会议室里的灯光依旧明亮,窗外的夜色正浓,但许振峰知道,这场深夜的对话,或许正是产业破局的一个微小起点——当企业的“微观困境”被看见、被重视,当个体的“产业记忆”转化为集体的“战略共识”,那些曾横亘在前行路上的“刺”,终会被一根根拔掉,长成支撑国家科技崛起的“脊梁”。

这场围绕芯片产业的对话,不仅让许振峰几位老者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的芯片产业的短板与机遇,也为我们的芯片产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而许振峰知道,这场提前结束的假期,只是我们的芯片产业突围之路的一个开始——接下来,还有更多的技术难关需要攻克,更多的挑战需要面对,但他坚信,只要每一位芯片人都坚守初心、勇担使命,我们的芯片产业终将冲破迷雾,走向光明。

许振峰下定决心,回广市后,就让振峰科创公司把所有研发成果都公布出来……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书尾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