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唐末,开局就被软禁

关灯
护眼
四百八十三章 南诏入侵22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一日后,接连的噩耗如同冰雹般砸向了尚在义宾县的会川都督。

先是南溪被破,守将逻沙战死。

紧接着,便是蒙细罗三千骑兵几近全军覆没,本人阵亡的消息。

“噗——!”

王毗双听到第二个消息时,只觉眼前一黑,喉头一甜,一口鲜血猛地喷了出来,身体晃了几晃,险些栽倒在地。

“都督!”

左右亲兵慌忙上前搀扶。

王毗双推开亲兵,脸色惨白如纸,胸口剧烈起伏。

愤怒、耻辱、心痛、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惧,交织在他心中。

短短数日,连损数城,折损近五千兵马,其中还包括一支宝贵的骑兵!

而对手,仅仅是一支几千人的骑兵偏师!

他缓过气来,强迫自己冷静。

他明白,己方的锐气已被这支神出鬼没的唐军彻底打掉。

再这样漫无目的地派兵搜索,只会被对方牵着鼻子走,继续损兵折将。

那支骑兵就像泥鳅一样滑不留手,在戎州这片他们更熟悉的地形里,想抓住他们太难了。

“传令……”

王毗双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和沙哑,“全军拔营,放弃义宾,撤回僰道。”

帐内众将一片哗然,有人不解,有人不甘。

“都督!

为何撤退?我们还有数万大军!”

一名将领不解。

“对啊,都督!

逻沙和蒙细罗的仇我们不报了吗?难道就这么算了?”

一名将领不甘道。

王毗双扫视众人,冷冷道:“我军新挫,士气不振。

李倚主力不日即至。

与其分散兵力,被那支骑兵不断骚扰、削弱,不如集中力量,退回僰道,以逸待劳!

只要在正面战场一举击溃李倚的主力,那支骑兵失去了依靠,便成了无根之萍,不足为惧!”

这是他基于当前形势做出的最理智,也最符合他谨慎性格的决定。

与其在不利的情况下与幽灵般的敌人纠缠,不如收缩拳头,等待与对方主力的决战。

当夜,南诏大军悄然撤离了义宾县,向南退往僰道。

会川都督的及时撤退,果然奏效。

接下来的几日,山行章和杨儒在休整后,试图再次寻找战机,却现南诏军主力已然龟缩回僰道,防守严密,无隙可乘。

他们这支孤军,缺乏攻城能力,面对坚城无可奈何。

“我军连续作战,亟需休整补充。

既然南诏龟缩不出,我军留此无益。

不如暂且退往泸州的绵水县,那里相对安全,可等待大王主力到来,再图后计。”

杨儒建议道。

山行章虽有不甘,但也知这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文武坚更是举双手赞成,他终于可以离开这个鬼地方了。

于是,这支立下奇功的骑兵队伍,带着缴获和疲惫,悄然沿着汶江,退入了泸州境内的绵水县进行休整。

在绵水,他们一边让疲惫的将士和马匹恢复体力,补充给养,一边派出多名信使,携带详细的战报,北上寻找李倚的主力大军,汇报他们这支偏师在敌后浴血奋战、连破两城、歼敌数千、成功牵制并逼退南诏主力的辉煌战绩,并等待李倚大军到来后,寻找新的战机。

戎州前线的战事,暂时告一段落。

十月初的川南,已有几分萧瑟的寒意。

枯黄的草叶上凝结着白霜,一如李倚此刻的心境,冰冷而凝重。

经过近二十日的强行军,他与高仁厚率领的主力部队,终于抵达了荣州治所旭川县。

尽管沿途得到了陵、荣二州象征性的补给,但轻装简从带来的疲惫依旧刻在每位士兵的脸上。

然而,比身体疲惫更让李倚心焦的,是前方不断传来的坏消息。

通过零星汇拢的情报和侥幸从戎州逃出的溃兵口中,他已经基本确认:戎州全境已然沦陷,治所僰道、开边、南溪、归顺、义宾等主要城邑尽落南诏之手。

更让他揪心的是,山行章与杨儒那支五千人的先锋骑兵,自上次传来准备绕到敌军后方奇袭的消息后,便再次失去了联系,生死未卜。

那种敌情不明、爱将失联的焦虑,如同毒蛇般啃噬着他的内心。

就在这种压抑的氛围中,旭川县城门大开,荣州刺史王枭与陵州刺史李继昌率领州中属官及当地豪强,摆出了盛大的仪仗,在城外“恭迎”

睦王大军。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