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一时安静下来。
林悦的目光落在墙上的宁州市地图上,城东区那片被红色标记的区域格外刺眼。
三年前她刚上任时就去过家属院调研,记得三单元的王师傅家里,下雨天要用五六个盆接屋顶漏的水;记得李阿姨的厨房墙面裂了条缝,能塞进一根手指。
但正如她告诉覃枫的——那是国有资产,不能买卖;市财政又捉襟见肘,连给教师工资都要精打细算,哪来的钱重建家属院?
"
我了解过,"
覃枫的声音打破了沉默,"
家属院占地约8o亩,现有住户247户,大部分是服装厂的下岗职工。
"
他的语气平静,像是在讨论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商业项目,"
平均居住面积不足5o平米,最老的楼栋已经使用了46年。
"
林悦微微睁大眼睛。
这些数据她再熟悉不过,每次开市长办公会讨论危房改造时都会提到。
但从一个投资商口中听到,还是让她心头一颤。
"
覃总调查得很详细。
"
她努力保持声音的平稳,"
但您应该也知道,那是国有资产,土地性质不允许买卖。
而且——"
她停顿了一下,"
那些老工人,恐怕也负担不起置换新房的费用。
"
覃枫忽然笑了,眼角浮现出几道细纹:"
林市长,谁说一定要买卖?"
他从公文包里又取出一个文件夹,推到林悦面前:"
这是我们做的初步构想,您看看。
"
林悦翻开文件,第一页就让她呼吸一滞——那是一张规划图,老家属院的位置被重新设计成了一个现代化的居住社区,但保留了原有的梧桐树和老厂区特有的红砖元素。
更让她惊讶的是,方案中明确提出了"
原址回迁、零成本置换"
的模式。
"
这是"
"
我们测算过,"
覃枫的声音低沉而清晰,"
如果能在相邻地块再拿3o亩商业用地,用商业开的利润补贴安置房建设,完全可以实现资金平衡。
"
林悦的手指紧紧捏着文件边缘,纸张在她手中微微颤动。
这个思路她不是没想过,但宁州商业地产市场低迷,之前找过的几家开商都摇头说"
不划算"
。
而眼前这个男人,竟然在谈成服装厂项目的同时,就已经想到了这一步。
"
为什么?"
她突然抬头,直视覃枫的眼睛,"
为什么对家属院这么上心?"
阳光在覃枫的睫毛上跳跃,投下一小片阴影。
他沉默了片刻,从钱包里取出一张泛黄的老照片,推到林悦面前:"
这是我父亲。
"
照片上,一个面容严肃的中年人站在服装厂大门口,身后是"
大干一百天"
的横幅。
林悦认出来,那是八十年代的老厂区。
"
覃海"
她轻声念出这个名字,突然明白了什么,"
原来您父亲也在宁州服装厂工作过?"
"
不仅是工作。
"
覃枫的目光变得深远,"
他是第三任厂长,1985年到199o年。
"
他的手指轻轻抚过照片,"
这些家属院,有一半是他任期内建的。
"
林悦的心跳突然加快。
她终于明白覃枫对老厂区那种特殊的情感从何而来——那不仅是商业考量,更是一种传承。
"
所以这个项目"
"
我想完成他未竟的事。
"
覃枫收起照片,声音恢复了商人的冷静,"
当然,从商业角度也说得通。
sk要扎根宁州,需要员工的安居乐业,也需要政府的信任支持。
"
林悦深吸一口气,合上文件:"
方案很有创意,但有几个关键问题。
"
她拿出笔,在便签纸上快写下几点,"
土地性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