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军事博物馆,坐落在城市边缘,以其宏大的规模和收藏大量近现代军事装备而闻名。其中,“冷战时期特种器材展厅”更是因其神秘性和独特的收藏品,成为军事爱好者津津乐道却又难以窥其全貌的地方。
计划定在周六闭馆后的深夜进行。覃枫通过之前安插的“钉子”,已经获知了博物馆安防系统升级维护的具体时间窗口。这个窗口期很短,且博物馆内部的备用供电系统会启动,但部分非核心区域的监控探头会因系统切换出现短暂的信号延迟或盲区。他们的目标,就是利用这个短暂的空隙。
陈志明和代号“老枪”的退休专家,伪装成安防系统维护公司的工程师,凭借伪造的证件和事先打通的内应,在傍晚闭馆前就进入了博物馆,潜伏在了一个事先选好的、堆放杂物的隐蔽房间内。
夜色渐深,博物馆内一片死寂,只有巡逻保安的脚步声偶尔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
“时间到。”覃枫在远程指挥车内,看着倒计时归零,发出了指令。
瞬间,博物馆所在区域的市政供电线路,因一起“意外”的施工挖断电缆事故而中断。博物馆内部顿时陷入一片黑暗,应急照明灯惨白的光线勉强勾勒出展厅的轮廓。几乎在断电的同时,博物馆的安防主控台屏幕上,代表“冷战展厅”及相邻区域的几十个监控探头图标瞬间变成了闪烁的红色故障标志——覃枫利用维护权限植入的病毒程序生效了,制造了比自然故障更长的“盲区”。
“行动!”陈志明低喝一声,和“老枪”如同鬼魅般闪出杂物间。他们戴着夜视仪,按照早已烂熟于心的路线,快速穿过空旷的展厅走廊,直奔“冷战展厅”厚重的防盗门。
门是电子密码锁,断电后自动切换为备用电池供电。但这难不倒覃枫。他远程切断了备用电池的电路,门锁发出一声轻微的“咔哒”声,失效了。陈志明用力推开沉重的大门。
展厅内,各种冷战时期的间谍设备在应急灯下投下诡异的阴影。他们的目标——那台克格勃S\/1982解码器,就陈列在一个独立的防弹玻璃展柜中。
展柜同样有电子锁和震动报警装置。正常情况下,强行开启会立刻触发警报。但陈志明没有使用任何暴力工具。他走到展柜一侧,那里有一个不起眼的、用于维护的接口面板。他取出一个巴掌大的、造型奇特的设备,将其对准面板上的一个微型镜头。
设备发出一束极其细微的、不可见的红外扫描光束,对着镜头后的视网膜识别模块进行扫描。一秒后,绿灯亮起,防弹玻璃罩发出几乎听不见的“嘶”声,缓缓向上滑开。
视网膜识别!竟然成功了!陈志明心中巨震,这设备里预设的权限,竟然包含了他们通过特殊渠道获取的、来自省委地下密室那个神秘“园丁”的视网膜数据!这意味着,“园丁”的权限之高,或者说,这台解码器与“园丁”背后的组织,存在着某种不为人知的深层联系!
来不及细想,陈志明和“老枪”迅速将沉重的解码器从基座上取下,装入一个特制的带有缓冲和屏蔽功能的背包中。“老枪”快速检查了接口和电源线,确认完好。
“撤!”陈志明背起背包,和“老枪”迅速原路返回。
整个过程耗时不到五分钟。当他们回到隐蔽的杂物间,重新伪装好时,市政供电恢复了,博物馆内灯光大亮。安防系统重启,故障提示消失,一切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除了那个空空如也的展柜。
安保人员在例行巡逻中发现展柜异常,顿时警铃大作,博物馆被彻底封锁调查。但所有的监控记录都显示,在断电和系统故障的那段时间,冷战展厅区域没有任何异常。入侵者如同凭空出现,又凭空消失。
……
远离市区的安全屋内,陈志明和“老枪”将解码器放在工作台上。这台充满历史尘埃的沉重设备,此刻却承载着揭开巨大秘密的希望。
“视网膜识别……”覃枫在远程连线中,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凝重,“这意味着,要么‘园丁’的权限高到可以预设进这种级别的设备,要么……这台解码器,根本就是他们那个系统早年使用过的工具!‘白梅花’的根,比我们想的还要深,可能一直追溯到那个冷战对峙的特殊年代。”
这个发现,让整个案件的背景变得更加深邃和可怕。
陈志明深吸一口气,将那片褐色的缩微胶片,小心翼翼地装入解码器的片夹中。接通电源,老旧的设备发出低沉的嗡鸣。他按照“老枪”的指导,调整着复杂的滤镜和解码转盘。
屏幕上,杂乱的点阵开始扭曲、重组,最终,清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