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北魏谋国:这个玄德太强了

关灯
护眼
第3章 这是请客吗?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刘璟拽起杨忠的手腕,力道大得让少年龇了龇牙,\"我带你吃真正的肉去!\"

\"哎!去哪啊?\"杨忠踉踉跄跄地被拉着走,一脸茫然。

刘璟没回答,径直拖着杨忠回到酒楼正门。门口的侍应生是个二十出头的精瘦青年,一见两个衣衫褴褛的少年靠近,立刻横眉竖目地挡在门前:\"去去去!要饭到别处要去!\"

刘璟挺直腰板,学着电视剧里文人雅士的模样一拱手:\"且慢,我要见你们掌柜。\"

侍应生像是听到了什么笑话,从鼻子里哼出一声冷笑:\"滚蛋!什么猫狗都能见我们当家的吗?\"说着就撸起袖子,作势要赶人。

就在这剑拔弩张之际,酒楼门帘一掀,走出一位约莫五十多岁的老者。老者面容清癯,三缕长须飘在胸前,一身靛青色绸缎长衫显得气度不凡。

\"怎么回事?\"老者声音不大,却自有一股威严。

侍应生立刻变了脸色,弯腰赔笑:\"掌柜的,没什么,就是两个小叫花子...\"

刘璟不等他说完,上前一步,模仿着古装剧里的动作深深一揖:\"这位老先生,在下中山刘氏之后,途遇歹人掠劫,身无分文,愿赋诗一首,换一餐饭食。\"

老者闻言,细细打量起刘璟来。虽然衣着简陋,但这少年眉清目秀,举止有度,言谈间更有一股书卷气。特别是那双眼睛,明亮有神,不似寻常乞儿那般浑浊怯懦。

\"中山刘氏?\"老者捋着胡须沉吟。中山刘氏乃是前朝宗亲,虽在北方势微,但仍是名门望族。眼前这少年若真是刘氏子弟,倒值得结个善缘。

杨忠在一旁听得目瞪口呆。什么中山刘氏?什么赋诗换饭?刘大哥不是个外地来的流民吗??怎么又成了世家子弟?他张了张嘴想说话,被刘璟一个眼神制止了。

老者思索片刻,终于抬手作了个\"请\"的手势:\"既如此,二位小郎君里面请。\"

侍应生脸色一变:\"掌柜的,他们...\"

\"无妨。\"老者摆摆手,\"开门做生意,广结善缘才是正道。\"说完转身引路。

刘璟松了口气,悄悄擦了擦手心的汗水。他这套说辞完全是临时起意,赌的就是古人重视门第和才学的心理。现在看来,赌对了。

杨忠亦步亦趋地跟在后面,紧张得同手同脚。他这辈子还没进过这么高档的酒楼呢!脚下光可鉴人的青石板,头顶精雕细琢的灯笼,还有那些衣着华贵的食客...一切都让他浑身不自在。

老者将他们带到二楼一处雅间。房间不大,但布置典雅,窗外正对着酒楼后的小花园,视野极佳。

\"老朽姓陈,是这高山居的掌柜。\"老者示意二人入座,\"不知小郎君如何称呼?\"

\"在下刘璟,这是舍弟刘忠。\"刘璟面不改色地给杨忠也安了个假名,\"多谢陈掌柜款待。\"

杨忠听到自己被改了姓,眼睛瞪得溜圆,但在刘璟的眼神示意下,还是乖乖闭上了嘴。

陈掌柜唤来小二,吩咐上几道招牌菜。不多时,一桌丰盛的菜肴便摆了上来:清蒸鲈鱼、红烧狮子头、蜜汁火腿、时令鲜蔬...还有一壶冒着热气的黄酒。

香气扑鼻而来,刘璟和杨忠不约而同地咽了咽口水。杨忠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那盘油光发亮的狮子头,喉结上下滚动,手指无意识地在桌边抓挠,活像只看到鱼的小猫。

\"请用。\"陈掌柜做了个手势,眼中带着几分探究,\"不知刘小郎君要赋何诗?\"

刘璟其实早就打好了腹稿。他清了清嗓子,站起身来,装模作样地踱了两步,然后朗声吟道: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是李白的《行路难》,放在刘璟杜撰的\"遇劫\"背景下倒也贴切。当然,他现在也顾不得这首诗是否已经问世——北魏时期李白还没出生呢!

陈掌柜听完,眼中精光一闪,忍不住拍案叫绝:\"好诗!好一个'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小郎君大才啊!\"

刘璟谦虚地笑笑:\"拙作让掌柜见笑了。\"

\"哪里哪里!\"陈掌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