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逸霄

关灯
护眼
第646集:甜雾传信启新程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龙’,让好多娃爱上了老手艺。”老人把铜剪递给逸霄,“她还说,你总觉得自己只是‘引路人’,可传承这事儿,从来不是一个人走的路。你看这剪子,我用了四十年,之前是我师父用,以后,或许就是你,或是哪个喜欢剪糖纸的娃用。”

逸霄接过铜剪,剪柄上的老茧痕迹,是一代代匠人握出来的温度。他突然明白,为什么温如霜要把大家的东西装进竹编盒——小林的迷你糖龙、陈默的触感图、阿杰的糖芯木片,不是“纪念品”,是“接力棒”,是把每个人的心意连在一起的线。

这时,巷口传来孩子的笑声,几个背着书包的小孩扒着铺子的门往里看,眼睛盯着桌上的糖纸龙。老人笑着拿起逸霄揉的糖龙,掰成小块分给孩子:“慢点吃,甜要品着吃才香。”

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咬了口糖,凑到逸霄身边:“哥哥,你能教我剪糖纸龙吗?我想剪给奶奶,奶奶以前也会剪。”

逸霄看着女孩亮晶晶的眼睛,想起非遗展上那个问“龙会甜吗”的小女孩,突然笑了。他拿起一张红纸,用老人给的铜剪,照着“糖拓图谱”里的样子,慢慢剪起来。剪龙角时,他想起老人说的“轻剪厚纸”,果然剪得又顺又齐;剪龙鳞时,他想起揉糖龙时的分寸,每片鳞都剪得大小刚好。

女孩凑在旁边看,小手指着糖纸:“哥哥,我也想试试!”逸霄把铜剪递到她手里,握着她的手慢慢剪,像当初温如霜教他补龙角的剪痕,像竹阿婆教他劈篾的“顺芯诀”。

夕阳渐渐沉下去,古巷里的灯一盏盏亮起来,暖黄的光映在铺子里,糖香混着孩子的笑声,飘得很远。老人坐在八仙桌旁,看着逸霄教孩子剪糖纸,手里摩挲着那本“糖拓图谱”,嘴角带着笑——他知道,“手艺之根”从来不会断,它会像这糖香一样,从一个人手里,传到另一个人手里,从一代人心里,暖到另一代人心里。

等孩子们走了,逸霄把剪好的糖纸龙放进竹编盒,又把“糖拓图谱”小心地夹在里面。老人送他到巷口,递给他一个布包,里面装着一罐新熬的糖膏:“这糖膏里掺了薄荷,夏天吃着凉。以后要是想再学糖拓术,就来古巷找我——记住,不管走多远,只要手里还握着这份‘甜’,就不算丢了根。”

逸霄接过布包,指尖的甜雾又开始流转,这次映出的不是光门,而是竹溪村文化站的样子——温如霜正和小林、陈默他们围着“毕业糖龙”,好像在等他回去。他回头看了眼“剪纸糖铺”的幌子,铜铃还在叮当作响,老人的身影在灯光里,像一幅温暖的老画。

“谢谢您。”逸霄鞠了一躬,转身向巷口的光走去。竹编盒贴在胸口,里面装着小林的迷你糖龙、陈默的触感图、阿杰的糖芯木片,还有老人给的“糖拓图谱”和糖膏。甜雾从盒缝里冒出来,凝成一条小小的糖龙,绕着他的手腕转了圈,像是在说“走吧,下一段路,我们一起走”。

古巷的风里,焦糖香还在飘,逸霄的脚步比来时更稳——他终于懂了,“手艺之根”从来不是藏在某个地方的秘密,是人与人之间,用手艺传递的那份心意与温度,是一代又一代人,把“甜”装进时光里,再亲手递给下一个人的勇气。而他要做的,就是把这份“甜”,继续传下去,传到更多人的心里,传到更远的时光里。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