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红楼之王狗儿科举记

关灯
护眼
第63章 入学1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王林左思右想也没有合适的书名。

他只能先把开头的文章,也就是序言写出来。

对于王林来说,写这样的东西那就是水到渠成,很快一篇寓意深刻的文章就成形了。

王信拜读过后,敬佩不已,姜还是老的辣,爷爷的水平强他太多了。

估计只要看到这篇文章的学童,都会对于考试产生跃跃欲试的想法,他们会觉得自己一定能够行。

这就是好的文章对于情绪的调动作用。

自从决定写书,这两天王林都利用下值后的空闲时间书写一点。

主要王信不肯让他点蜡烛书写,说是对他的眼睛不好。

王林从善如流。

王信也会帮忙整理爷爷需要用的各种资料。

他觉得这个过程他也在温故知新,对于四书五经的理解更加深刻一些。

晚上他很早就休息了,明日就要和大表哥刘锦阳一起去私塾学习,他需要好好休息,保证精神十足。

第二日卯时初,刘锦阳就在刘家大舅舅刘大的护送下来到王家。

为了显得对于夫子的重视,这次前去私塾,王林和王成都会陪同。

刘家也来了刘锦阳的爷爷刘大和父亲刘义。

见到王林,刘大喊一声妹夫,刘义恭敬的施礼喊一声姑父。

刘锦阳自然是礼貌的行礼,喊爷爷和叔父。

王林点头回应,王成和王信也和对方行礼。

王信觉得这个时代礼节真的多,不过日子长了,他就觉得守礼也是一件好事。

至少守礼的人不会当众做出什么太过分的事情。

就算是陌生人见面也能够客客气气。

尤其是读书人,自认为与众不同,不论内心如何思想,面子上总是过得去。

两人都打扮的齐整,王信以往还能够做些小孩子打扮,有时候还会头上总两个角,看上去跟哪吒的型似的。

自从他要去县诗,就会做一些读书人的打扮。

从型到穿着,王信和刘锦阳非常相似,因为天热都是头上戴着透明纱做出的襆头也称为唐巾,身上穿着浅蓝色薄丝绸制成的交领直缀,脚上都是黑色的方头布鞋。

大约如此的打扮,只是衣衫料子轻薄些

典型的读书人装扮。

衣服的料子都是王成从扬州带回来的,特意给王信他们留下了几匹素色缎子。

留下自用和送人的,剩下的王成都卖给了他不错的一个朋友。

他家中正好有一间布料铺子,本着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朋友原则,他带回了好东西,自然是先紧着自己人的铺子卖。

对方也没有坑他,给的价格也非常合理,倒是赚取了不少。

王成暗暗决定,下次去陪同王信考院试的时候,若是有合适的机会还是可以在倒腾一把。

王成的朋友本来他和一样,都是游手好闲,不问正事的性子,读书不成,练武也不成。

可是自从王成有了一个会读书的好儿子,就隐隐和他们不再是一路人。

似乎王成变的非常忙碌。

以前和他们去游园喝酒之事似乎都成为了过去,一问就是没空,要去庄子上看产出。

偶尔出来一次,也不肯去那些花楼酒巷,说是他家小子要读书科举,他这个做爹的不能够坏掉名声,影响了家中小儿。

哼,拽的二五八万似的,跟谁没有儿子似的。

就算是好几年才得了一个儿子至于这样子吗?

可是前阵子听说王成带着孩子回金陵去考童生试了,这几天回来了。

他们略微打听了一下,人家的孩子已经是一名将将十岁的小童生。

他们顿时就觉得这厮实在是命好,本来以为是虎父犬子,他爹行,他读书不成,如今人家赢在有一个会读书的好儿子。

反观他们的儿子,十好几岁了还没有能够下场的可能。

王成不知道他的一群旧友,因为他最近的显摆嘚瑟,回家铆足劲教训孩子去了。

他此时正随着爹和孩儿去见夫子,没来由的就有点头皮麻。

难道这就是差生怕见到老师?

两辆马车朝着另一个胡同走去,周夫子的私塾就在他家宅子前院,离得王家就隔着一条胡同。

就算是刘家也不算是很远。

王信想,明日开始,他完全可以带着王力溜达着来上学。

刘锦阳也觉得他可以带着书童走来,就当做是锻炼身体。

不愧是亲戚,二人的思想神同步。

周家看门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