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工业兴国,从初级工程师开始

关灯
护眼
第10章 房子到手三间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这买卖做的!

“好,既然有了文件,那你马姐给你道个歉,这事是冤枉你了!”

“不过,文件上没说卖多少钱哪?”

马卫红一脸热情的扶着赵德柱在一旁的椅子上坐了下来。

“你说,要多少?”

赵德柱哪敢真的坐下,屁股挨着半张椅子,腰板挺得笔直。

脑袋上的两个大包还在提醒他不要扎刺。

“六百?”

“嗯?”

马卫红的声音又高了八度。

“那,四百?”

“啪!”

门口的桌子被守门的四大金刚拍响。

“一百!

一百!

最低了,再低就不行了!”

赵德柱摊在椅子上,一副生无可恋的模样。

马卫红也觉得差不多了,油水差不多榨干了。

过犹不及。

“小夏,你觉得怎么样?”

怎么样?当然是极好的了!

100块,换三间东厢房,是个人都知道怎么选择。

最开始说那个专家楼,江夏其实是很不想要的。

说是专家楼,其实就是后世的筒子楼,红砖做墙,水泥预制板当隔层。

一条长长的走廊串联着众多房间,毫无隐私可言,每户人家的动静都能被走廊上的人听得一清二楚。

通风条件也很差,由于楼体结构的限制,空气难以流通,尤其是在夏天,闷热潮湿的气息弥漫在每个角落,让人感到无比憋闷。

特别是顶楼,除了桑拿浴爱好者,任谁也不想去住。

采光更是个大问题,除了靠外的房间能勉强有一些自然光,里面的房间常常是昏暗阴沉,白天都得开灯。

和那倒坐房有的一拼。

隔音效果几乎为零,隔壁的咳嗽声、说话声,甚至是桌椅挪动的声音,都能清晰地传入耳中。

卫生间和厨房往往是公用的,每天早上洗漱和做饭都得排队,十分不便。

除了给别人介绍说,我住在专家楼,能引起旁人羡慕的眼光外,可以说一无是处。

当然,这都是江夏自己总结的缺点。

穿越前的他,可是在老三线城市,当过半年支教老师的。

当时就住的这种筒子楼。

可现在这时代的人却认为,筒子楼是极好的。

甚至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你要说筒子楼不好,一句土鳖的评语你是逃不掉的。

“行!

就四合院的房子了!”

江夏掏出大黑十,拍在赵德柱面前。

“立字据!”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