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潭之水,冷如冥渊。
林梦冉沉于水底,丝如墨藻般在幽暗中飘荡,双目紧闭,面容却异常平静。
七日来,他未曾浮出水面一次,也未进半点饮食。
他的身体早已越常人极限,全凭那一缕温润的“心火”
维系生机——那不是燃烧,而是滋养,如同母体中的胎息,缓缓涤荡着他每一寸经脉。
冰与火,在他体内达成了前所未有的平衡。
起初三日,是生死搏斗。
寒气自外侵袭,欲冻毙其神魂;火焰自内反扑,几度冲破桎梏,几乎将他经络焚成焦炭。
他数次濒临走火入魔,意识在混沌边缘徘徊,只靠心头一点执念支撑:火的本质,是温暖,是守护。
第四日清晨,当第一缕极光掠过北岭雪脉,穿透百尺冰层洒落潭底时,异象初现。
那道微光落在林梦冉胸前,竟被他体内的火焰轻轻托起,不灼不散,反而交融成一片淡金涟漪。
刹那间,他仿佛听见了某种低语——不是声音,而是一种感知,来自远古、来自深寒、来自那缕“源火残息”
的深处。
它在回应这天地之光。
第五日,他的皮肤上赤红纹路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层薄如蝉翼的玉色光泽。
每一次呼吸,都带动潭水缓慢流转,形成一个微型漩涡,围绕着他旋转不息。
寒潭底部的古老符文阵列——“阴阳调和印”
——开始微微亮,一道道细密的银线从池底蔓延而出,缠绕上他的四肢百骸,像是天地本身在为他梳理灵力。
第六日夜里,风雪骤停。
整座北岭陷入一种诡异的寂静。
连空气都凝滞不动,仿佛时间也为之屏息。
就在那一刻,林梦冉睁开了眼。
水底无光,但他“看见”
了整个世界的脉动。
他看见寒气如何顺着山势汇聚成流,如何被地心余热悄然化解;他看见飞鸟振翅划破长空时带起的微弱气旋,如何与云层摩擦生电;他甚至“听”
到了百里之外一只雪狐跃过冰崖的心跳声。
这不是灵识扩张,而是感知重构。
他的火焰不再向外爆,而是向内收敛,化作一团恒定不熄的暖源,照彻五脏六腑,映照出体内每一条经络的真实形态。
原本狂躁暴烈的烈火诀功法路线,在这团温润火焰的映照下,显露出无数扭曲错乱之处——那是多年强行催动、叠加外力所留下的伤痕。
“原来……我一直走错了。”
他在心中轻叹。
烈火诀本为阳和之道,讲究“引火归元,炼神养气”
,可他为了变强,一味追求炽烈威能,不断引入南荒火种、妖域余烬,乃至那不属于此世的“源火残息”
,如同往一盏油灯里倾倒烈酒,终致失控。
而现在,他要重炼这门功法。
不是增强,而是回归。
第七日凌晨,天边泛起鱼肚白。
林梦冉缓缓抬手,掌心向上。
一团火焰自指尖升起,通体澄澈如琉璃,边缘泛着淡淡的玉青色光晕。
它不跳跃、不躁动,静静悬浮,像一颗跳动的心脏。
他低声吐出三个字:
“温——炎——诀。”
话音落下,体内灵力随之共振。
原本横冲直撞的火焰之力,此刻如江河归海,沿着一条全新的路径缓缓运转——不再是霸道逆行,而是顺势而行,借寒生热,以静制动,于极冷中孕育真暖。
这是他对烈火诀的重塑,也是对自身道路的重新定义。
轰!
寒潭猛然震颤。
池底的“阴阳调和印”
全面激活,银光冲天而起,贯穿冰层,直射苍穹。
刹那间,方圆十里积雪尽数飞扬,化作一场逆向的雪暴,围绕寒潭盘旋升腾,宛如一条白色巨龙腾空而起。
沈青芜立于远处山崖,素袍猎猎,眸光深邃。
她看着那冲天而起的银柱,喃喃道:“竟然真的唤醒了古阵……传说中唯有‘心火持者’才能激活的‘两仪归元局’。”
她袖中又滑出一枚新的传讯符,还未展开,便自行碎裂成灰。
显然,某些力量已经察觉到了这里的异动。
林梦冉破水而出,身形轻盈如羽,落地无声。
他衣衫湿透,却未结冰,反而蒸腾起一层淡淡白雾,那是体内温度自然调节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