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青芜志

关灯
护眼
第177章 西6的感知课堂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你们所谓的‘看见’,不过是视觉残留的一瞬光影,而我所‘感知’的,是它的本质。”

他抬起双手,十指张开,如同拥抱虚空:“请告诉我,当你们闭上眼睛时,还能不能‘看见’自己的灵海?还能不能感觉到丹田中的那一缕真息?如果不能——那你们和我,究竟谁更接近黑暗?”

四野寂静。

连风都停了。

唯有那幅悬浮于空中的经络图仍在缓缓旋转,映照在每个人脸上,也映在执法者的铜镜令牌之上——而那镜面上,竟开始模糊显现出他们自己体内灵脉的微弱反光。

这是“共鸣效应”

——只有真正理解并接受感知体系的人,才能被其影响。

沈青芜看着这一切,心中明悟:阿无已经越了单纯的医术或修炼技巧,他在构建一种全新的认知方式——一种不依赖视觉、却比视觉更深刻的修行路径。

“你们可以封禁讲席。”

她再度开口,语气凛然,“可以抓走学生,可以毁掉课本。

但只要还有一个人能感知灵力的流动,只要还有一个人愿意闭上眼睛去听心跳、去触摸大地、去用心感受这个世界——你们就永远无法熄灭这盏灯。”

她指向天空。

月光洒落,穿过古树残枝,斑驳地照在阿无身上。

那一刻,他仿佛成了光的中心,尽管双目紧闭,却似看得比谁都远。

“来。”

沈青芜对学生们招手,“今天我们不上理论课。”

她取出那卷刻满心得的竹简,轻轻一抛,竹简凌空展开,数百行细密文字浮现空中,皆是以灵力镌刻的《感知引》全文。

“我们来实践最后一境——以心接流转。”

她让每位学生依次将手掌覆于阿无指尖之上,形成一个环形连接。

然后,她自己握住阿无的左手,将自己的灵力缓缓注入。

起初毫无反应。

但随着时间推移,奇异的变化生了。

每个人的呼吸逐渐同步,心跳频率趋于一致,体内的灵气竟开始沿着相同的轨迹运转。

那幅由阿无绘制的经络图骤然亮起,化作一道光环笼罩众人。

而在最中心,阿无的身体微微震颤,额头渗出细汗,却始终未曾退缩。

忽然,他嘴唇微动,诵出一段从未记载过的口诀:

“无目而视,非不见也,乃见其本;

无声而闻,非不听也,乃听其根;

无形而行,非不动也,乃动其源。

感之所至,道亦随之——”

话音落下瞬间,整座废弃土地庙的地基猛然一震!

墙角尘土簌簌落下,露出一块埋藏已久的石碑。

碑面斑驳,却被某种力量自动擦拭干净,显现出一行古老篆字:

“昔有盲贤子,立感知之道,启万民之智,谓之‘逆光者’。”

裴执事倒吸一口冷气:“这是……风语学院建院初期的遗碑!

传说中记载‘另类修行法门’的‘隐碑’之一!

它怎么会自己显现?”

林梦冉皱眉观察四周:“是因为他们的灵力共振触了某种阵法印记。”

沈青芜却已明白——这不是巧合。

这是认可。

来自这片土地本身的认可。

她看向阿无,现他的指尖仍在微微光,仿佛刚刚完成了一场无形的书写。

“你说的那段口诀……是谁教你的?”

她轻声问。

阿无摇头:“没人教。

它是刚才在我心里自然浮现的。

就像……很久以前,我就知道一样。”

沈青芜心头剧震。

她想起了什么。

二十年前,她在西陆边境游历时,曾在一座坍塌的古观中拾得半卷残经,名为《逆光录》,其中提到:“未来当有盲者出,不依眼识,独重心感,开感知之门,证无相之道。”

当时她只当是神话寓言,随手记下几句,后来编入《感知引》作为开篇引言。

而现在……

那些句子,正在被一一实现。

执法者们终于按捺不住,为之人厉喝一声:“结阵!

镇压邪术!”

数道符箓齐飞,锁链如蛇般扑向人群。

就在此时,异变陡生。

阿无猛然抬头,虽仍蒙着眼,却精准“望”

向对方方向,口中再次吐出一句低语:

>“灵既可感,何须相争?请诸君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