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不必完整,也能强大。”
他在回信中写道,“我只是……终于敢承认自己残了。”
春寒料峭,桃花未开。
沈青芜站在后山祭坛边缘,望着世界树残干。
那狰狞纹路已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愈合的木质纹理,仿佛伤疤正在结痂。
阿尘走来,递上一封匿名信。
“又是那个‘血刻玉片’的人?”
她问。
阿尘点头:“这次不是玉片,是一张烧焦的纸页,夹在一本古籍里。
守库长老说,那书叫《守园遗录》,从未对外公开过。”
沈青芜展开残页,只见上面写着一段扭曲的文字:
“柔非弱,静非死,残非弃。
守园之道,在容万物之不全。
昔十二人,皆带宿疾而承树命:盲者掌灯,聋者听地,跛者镇阵,疯者通幽……
唯完人不可为守园人,因其不知痛。”
她呼吸微微一滞。
“这是……手册的理念源头。”
她喃喃,“原来早在千年前,就已经有人写下这些话。”
“可为什么会被藏起来?”
阿尘皱眉,“如果这是正统传承,为何历代无人提及?”
沈青芜没有回答。
她抬头望向西南方向——正是虚空罗盘所指之地。
那里,曾有一座古庙。
而画中那十二具藤袍身影,是否正是所谓的“旧守园人”
?他们皆因残缺而被选中,又因守护而死去?
她忽然意识到一件事:
《残缺修行手册》之所以有效,或许并非因为她创造了新路,而是因为她唤醒了某种早已被遗忘的古老法则。
一个月后,手册第二卷编撰启动。
这一次,沈青芜决定加入更多极端案例:
先天无灵根者如何借外物通感天地?
情绪极度敏感者能否将“共情力”
转化为神通?
甚至,那些曾走火入魔、神志不清的修士,他们的混乱思维里,是否藏着常人无法触及的道痕?
林梦冉带来一名特殊访客——是个二十多岁的青年,眼神涣散,口中不断重复着数字和星象坐标。
他是某小门派的心魔试验失败品,据说曾在闭关中窥见“群星坠落”
的幻象,从此精神失常。
但当他看到手册中“接纳非常态”
一节时,突然安静下来,用颤抖的手在地上画出一幅图:
一棵树,根系深入地底万丈,连接着十二个光点,每个光点都标注着一种缺陷——盲、哑、疯、跛、痴、忘、惧、悲、怒、孤、贫、死。
而在树冠顶端,悬浮着一颗黯淡的星辰,旁边写着一行小字:
“第十三容器,已在人间苏醒。”
“他说……这不是他画的。”
林梦冉低声说,“是‘树’让他画的。”
沈青芜蹲下身,指尖抚过那颗星辰的位置,忽然感到一阵刺骨寒意。
“容器……”
她低语,“难道世界树不是要复苏,而是要……转移?”
就在此时,藏经阁传来急报:
那枚“虚空罗盘”
再度震动,指针指向西南的同时,竟自行裂开一道缝隙,从中飘出一片枯黄树叶。
叶脉如血丝般蜿蜒,背面刻着四个古字:
“迎主归来。”
而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药王峰弟子查验后确认——
这片叶子,并非来自现存任何一棵树木。
它的细胞结构,与人类神经极为相似。
仿佛,它本就是从某个人的脑海里生长出来的。
夜深人静,沈青芜独自回到书房,提笔欲记今日之事。
可当她落笔时,墨迹却不受控制地扭曲成一行陌生文字:
“你编写的不是手册,是你自己的命运说明书。
你教别人接纳残缺,却不愿承认——
你也梦见了那棵树。
而它,一直在等你回家。”
她猛地掷笔,心跳如鼓。
抬头看向铜镜,镜中的自己嘴角微扬,露出一个她从未做过的笑容。
下一瞬,恢复如常。
窗外,风穿林而过,似有低语响起:
“第十三个名字……快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