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浮于空中的经络图仍在缓缓旋转,映照在每个人脸上,也映在执法者的铜镜令牌之上——而那镜面上,竟开始模糊显现出他们自己体内灵脉的微弱反光。
这是“共鸣效应”——只有真正理解并接受感知体系的人,才能被其影响。
沈青芜看着这一切,心中明悟:阿无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医术或修炼技巧,他在构建一种全新的认知方式——一种不依赖视觉、却比视觉更深刻的修行路径。
“你们可以封禁讲席。”她再度开口,语气凛然,“可以抓走学生,可以毁掉课本。但只要还有一个人能感知灵力的流动,只要还有一个人愿意闭上眼睛去听心跳、去触摸大地、去用心感受这个世界——你们就永远无法熄灭这盏灯。”
她指向天空。
月光洒落,穿过古树残枝,斑驳地照在阿无身上。那一刻,他仿佛成了光的中心,尽管双目紧闭,却似看得比谁都远。
“来。”沈青芜对学生们招手,“今天我们不上理论课。”
她取出那卷刻满心得的竹简,轻轻一抛,竹简凌空展开,数百行细密文字浮现空中,皆是以灵力镌刻的《感知引》全文。
“我们来实践最后一境——以心接流转。”
她让每位学生依次将手掌覆于阿无指尖之上,形成一个环形连接。然后,她自己握住阿无的左手,将自己的灵力缓缓注入。
起初毫无反应。
但随着时间推移,奇异的变化发生了。
每个人的呼吸逐渐同步,心跳频率趋于一致,体内的灵气竟开始沿着相同的轨迹运转。那幅由阿无绘制的经络图骤然亮起,化作一道光环笼罩众人。
而在最中心,阿无的身体微微震颤,额头渗出细汗,却始终未曾退缩。
忽然,他嘴唇微动,诵出一段从未记载过的口诀:
“无目而视,非不见也,乃见其本;
无声而闻,非不听也,乃听其根;
无形而行,非不动也,乃动其源。
感之所至,道亦随之——”
话音落下瞬间,整座废弃土地庙的地基猛然一震!
墙角尘土簌簌落下,露出一块埋藏已久的石碑。碑面斑驳,却被某种力量自动擦拭干净,显现出一行古老篆字:
“昔有盲贤子,立感知之道,启万民之智,谓之‘逆光者’。”
裴执事倒吸一口冷气:“这是……风语学院建院初期的遗碑!传说中记载‘另类修行法门’的‘隐碑’之一!它怎么会自己显现?”
林梦冉皱眉观察四周:“是因为他们的灵力共振触发了某种阵法印记。”
沈青芜却已明白——这不是巧合。
这是认可。
来自这片土地本身的认可。
她看向阿无,发现他的指尖仍在微微发光,仿佛刚刚完成了一场无形的书写。
“你说的那段口诀……是谁教你的?”她轻声问。
阿无摇头:“没人教。它是刚才在我心里自然浮现的。就像……很久以前,我就知道一样。”
沈青芜心头剧震。
她想起了什么。
二十年前,她在西陆边境游历时,曾在一座坍塌的古观中拾得半卷残经,名为《逆光录》,其中提到:“未来当有盲者出,不依眼识,独重心感,开感知之门,证无相之道。”当时她只当是神话寓言,随手记下几句,后来编入《感知引》作为开篇引言。
而现在……
那些句子,正在被一一实现。
执法者们终于按捺不住,为首之人厉喝一声:“结阵!镇压邪术!”
数道符箓齐飞,锁链如蛇般扑向人群。
就在此时,异变陡生。
阿无猛然抬头,虽仍蒙着眼,却精准“望”向对方方向,口中再次吐出一句低语:
>“灵既可感,何须相争?请诸君——共听一心。”
下一瞬,所有人的灵力波动骤然合一!
那股融合后的感知之力如潮水般扩散,不仅覆盖小院,更穿透墙壁、街道、屋宇,一路蔓延至整个云隐城!
城门口的巨大铜镜突然嗡鸣震颤,镜面泛起涟漪,竟映出了无数交错的经络光影——那是全城修行者体内灵脉的实时投射!
更有甚者,一些原本不信感知术的路人,在这一刻莫名停下脚步,捂住胸口,惊骇低语:
“我……我好像‘看’到了自己的灵气……是怎么运行的……”
“我没有修炼过,为什么也能感受到?”
“那个盲人……他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