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剑影书迷之宝藏寻踪

关灯
护眼
第465章 宇宙罗盘的指引与暗物质区域的低语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宇宙罗盘稳定运行的第七年,它的指针始终定格在暗物质区域的方向。这片区域占据了宇宙总质量的八成以上,却从未有文明能真正涉足——暗物质的能量特性与常规物质完全相反,任何探测设备进入其中都会被“中和”,连宇宙共生网的涟漪也只能在边缘微弱波动。

“暗物质不是‘无’,是另一种‘有’。”涟漪小队的星络站在宇宙罗盘前,手中的共生晶吸收着罗盘的本源能量,晶体内浮现出暗物质区域的模糊轮廓,“它的低语我们听不见,不代表它不愿连接,只是需要找到属于它的频率。”

反物质星域的使者“逆熵”加入了探索队。他的反物质能量与暗物质存在微妙的共鸣,能在接触时产生短暂的“可见窗口”。当逆熵的能量体与宇宙罗盘的指针同步时,指针投射出的暗物质影像突然清晰——那里并非空无一物,而是存在着无数由暗物质构成的“隐形星环”,星环上缠绕着类似星网丝线的“暗能量流”,正在进行着某种未知的循环。

“它们在进行‘暗共生’。”逆熵的能量体因共鸣而闪烁着幽蓝光芒,“暗物质的连接方式与我们完全相反,我们通过能量传递信息,它们通过能量‘缺失’形成共鸣,这种缺失就是它们的‘语言’。”

探索队的“回响号”经过特殊改造,外层覆盖着反物质与星环之藤融合的“双生装甲”,能在暗物质区域保持稳定。当飞船穿越可见窗口,进入暗物质区域的瞬间,所有常规仪器全部失灵,只有共生晶与宇宙罗盘的连接还在维持——晶体内传来的不再是清晰的信息,而是一种类似“寂静”的波动,这种寂静中蕴含着巨大的能量,仿佛宇宙诞生前的混沌状态。

隐形星环在飞船周围缓缓转动,暗能量流像触手般试探性地靠近。逆熵发现,这些能量流会主动避开飞船的常规能量区域,只在反物质装甲处停留,仿佛在确认“同类”的存在。星络尝试释放星链新芽的种子,种子接触暗能量流后没有枯萎,反而长出了黑色的根须,与星环建立了微弱的连接。

“暗物质在‘观察’我们,就像我们观察它们。”流萤的光影气流在暗物质区域呈现出奇特的“凝固”状态,这些凝固的光影中,竟浮现出暗物质文明的模糊形态——它们是由纯粹能量缺失构成的“影状存在”,没有实体,却能通过暗能量流传递复杂的逻辑,“它们的‘生命’形态,是我们对‘存在’的定义之外的存在。”

飞船深入区域核心时,遭遇了“暗能量风暴”。这种风暴并非能量的爆发,而是能量的“瞬间抽空”,飞船的双生装甲在风暴中出现裂痕,暗物质开始渗透进船舱,导致部分设备的物理结构发生“反向衰变”——金属变得像泡沫般脆弱,能量线路自动瓦解。

“常规的防御在这里无效。”晶澈将共鸣水晶贴在装甲裂痕处,水晶在暗能量的作用下呈现出“负透明”状态,竟形成了一道能阻挡衰变的屏障,“我们必须用‘反向逻辑’应对——在这里,脆弱是坚固,消散是凝聚。”

风暴平息后,探索队发现了暗物质区域的“核心枢纽”——一个由无数隐形星环环绕的“绝对虚空点”。这个点的能量密度为零,却能吸引所有暗能量流向其汇聚,形成类似宇宙罗盘的“暗物质罗盘”。当回响号靠近时,绝对虚空点突然释放出一股“启示性寂静”,这种寂静直接作用于队员的意识,让他们理解了暗物质文明的存在逻辑:

它们不追求“存在”的延续,而追求“转化”的循环——暗物质通过能量缺失与常规物质形成平衡,就像呼吸中的呼和吸,缺一不可。它们早已知道常规物质文明的存在,却从不主动接触,因为“不连接”本身就是一种共生,确保双方的能量循环不被干扰。

“我们一直以为它们是宇宙的‘另一半’,却没想到它们早已将我们纳入共生循环。”星络的意识在启示性寂静中与暗物质罗盘建立连接,“宇宙的平衡,既需要连接的勇气,也需要不连接的智慧。”

暗物质文明通过绝对虚空点传递了它们的“回应”:允许常规物质文明在暗物质区域的边缘建立“双生观测站”,但禁止深入核心枢纽;它们会向共生网开放暗能量流的“脉动频率”,帮助常规物质文明理解能量平衡的反向逻辑,但不会改变自身的循环方式。

“这是最深刻的共生——尊重彼此的‘不同道’。”逆熵的能量体在绝对虚空点旁躬身行礼,“它们不需要我们的理解,只需要我们的承认,承认宇宙的平衡可以有多种形式,包括‘不交集’的平衡。”

探索队带着暗能量脉动频率返回星团时,宇宙共生网发生了奇妙的变化。暗物质的反向逻辑与常规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