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活在民国当顺民

关灯
护眼
第212章 通下水道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沟的志愿者倒不是一个两个,大家伙儿都觉着新政府这事儿干的不赖,就是没有大作家会写。

如果说底层老百姓还分上三六九等的话,毋庸置疑,龙须沟就是四九城的最底层,跟沪市的棚户区不相上下。

公共设施建设向最底层的人民倾斜,这才叫人民的政府。

老百姓对新政府的热乎劲儿,就是这么一点一滴的从下到上暖起来的。

杨福平没想那么多,只高兴于自家胡同不会积水了。

想到终于要告别胡同里小雨小水坑,大雨大水坑,杨福平脚下又快了三分。

工程推进的并没有想象中的快,杨福平到家之后,先陪着在第一条胡同折腾了一上午。

疏浚原有的下水管道还好说,主要是后面新盖的房子,还得接进去就比较麻烦了。

任何时候,涉及到自身利益,就比较繁琐。

杨福平招呼一上午,一个胡同没干完,嗓子快喊哑了。

中午到家没吃饭先灌了一肚子的水。

一天下来,就干了一个胡同,一总的八户人家,晚上施工队还挑灯把回填给大概干了干,省的大半夜有人掉沟里。

志愿者杨福平同志不干了,跟杨远信申请:“明儿你们再找个人来招呼吧,我这还有正经工作呢!”

杨远信也累够呛。

看着临阵脱逃的儿子,不想搭理他。

说的好像其他人不需要上班儿一样,临近几个胡同,有一家算一家。

除了林老师隔壁的小韩师傅家里负担最轻。

其他人家能比得上老杨家的都没几个。

想了想,杨远信安排小儿子:“明儿让福安陪我照应一天,等通到咱们家胡同你再回来。

说好了的,我就管这么三条胡同。”

帮自己老子干活,杨福平瞬间没意见了。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