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活在民国当顺民

关灯
护眼
第1章 老钱搭伙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后院儿做饭的小棚子陆陆续续的搭了一个多礼拜。

不管是谁,中午闲了的时候都会去码上一层砖。

小孙直接贡献出来自家的几张烂炕席,在老左的巧手下,做出了一张还算规整的门。

至于上面遮掩不住的破洞,老左解释道:“只能这样的,夏天省的热!”

这么个小棚子,说四面儿透风有些夸张,可三面透风还是有的。

头上用破麻袋拼的棚顶,跟两侧砌的半墙跟窗户洞,全都漏风!

成功的那天,几个人站在院儿里端详了好一会儿,才相视一笑。

老左毫不夸张:“比我们村自己搭的厨房好多了!”

小孙跟二平连连点头。

特别是小孙,自家好一段时间连个做饭的棚子都没有,全是用个小炉子在屋檐底下做饭。

福平看几个人开始收拾里面儿的卫生,拍拍还装着微薄经费的口袋:“我去隔壁淘换几个盘子碗去!”

老左补上一句:“筷子就别买了,我晚上回家削出来几双就行。”

福平点头,也没管人家从后脑勺看见看不见。

直奔隔壁供销社:“老钱,王主任呐?”

王主任正在财务室听老钱汇报工作,闻声抬头望去:“呦,杨站长,那阵风把你吹来了?今儿是要买点儿啥?”

杨福平看看都竖着耳朵听动静的员工,用手指指门外。

俩人站定后,杨福平说出了自己的诉求:“给淘换几个残次的盘子碗呗,只要便宜能用就行。”

王主任对这个要求接受良好,谁家还没几个穷亲戚呢。

于是顺口问道:“行啊,虽说卖相不太好看,但是也能用。

总不是你杨站长家里人要用吧?”

福平轻描淡写:“嗨,我们琢磨着自个儿搭了个棚子,以后预备着中午能在单位吃点儿热乎汤饭。”

王主任拉着杨福平的胳膊就要去参观。

杨福平拽都拽不动:“老王,你看你激动个屁啊,咱俩又不是一个系统,你羡慕也没用啊!”

王主任看完还算规整的小厨房,问杨福平:“你说,我们那能不能也整一个?”

杨福平撇嘴:“我看难,我们几个人,你们几个人?

人一多,事儿就多!

再说了,我们是个和尚庙,全是大老爷们儿。

谁多一口少一口的,倒是无所谓。

你们还有三个女同志,还是年轻女同志,嗯?是吧?”

王主任不知道想起了什么烦心事儿,可能是某次调休的争执,也可能是某次言语的交锋,反正秒变苦瓜脸。

嘴里还不信邪的嘀咕:“都是革命同志,不至于吧!”

杨福平老神在在:“要不,试试?”

试试是不能试试的,老王同志摆摆手:“我们还是换班回家吃吧,省事儿。”

临了还强调:“最重要是,预防火灾!”

杨福平胡乱的点头:“啊,对对对!”

参观完之后,王主任信守承诺,还真翻出来了压箱底的六个碗跟三个盘子,最后友情赠送了缺了一块儿的长柄细磁的大汤勺:“这个你们磨磨,省的割手,用还是凑合能用的!”

杨福平满载而归,小孙殷勤的接过用麻绳捆好的盘子碗。

老左小心的拿过来那只汤勺:“可惜喽,看看这上面儿的兰花画的多细。

我拿回家给修修去。”

杨福平又不同的意见:“左大哥,你要是看的上就拿走吧,这东西没用钱。

不过回头做个木头的汤勺跟锅铲拿过来咱们使就行啦。

这勺子放咱们这,活不了多长时间,太精细的东西,咱们用不上!”

老左挺高兴:“就勺柄上破这么一点儿,磨平了不碍事儿,要是真没人要,可就偏了我了!”

二平跟小孙不去争这么个破勺子,纷纷表示真不要。

老左细心的用草绳缠好,憨憨的一笑:“我闺女就喜欢这种精细玩意儿!”

棚子搭起来,家伙事儿也基本齐备了。

福平开始商量怎么做饭的事儿,老左又一次勇挑重担:“我弟弟家里种的有白菜萝卜土豆,都不值钱。

他日日都来城里买菜,反正卖谁都是买,我明儿让他拣一袋子送过来,你们先看看。”

能送货上门,这倒不错。

就是有一点儿担心,万一菜不好可怎么办。

福平已经暗下决心,要是实在不行,这一回的钱就自个儿掏了,全当支援军属了。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