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是你闺蜜,不是你老婆啊!

关灯
护眼
第474章 林慕婉的身世(二)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两位老人将手中的碗筷放下,回想起村里其他的孩子的现状:

“要住校的话,我们这就给你准备被褥。”

住校并不是一件新鲜事,这十里八乡的,所有人都是这样干的,以前一个村人多,还能有两三好友在同一个班,一起上学放学。

到了陈欣秋这一代,因为独生子女的原因。

家家户户基本上都只有一个子女。

有些人为了不被罚款,花几百块将自己孩子的户口,上到一些孤寡老人户口上。

没办法,罚款一罚就是一万多,把他们两老卖了也交不起这么多。

以前的钱可比现在的钱值钱多了。

所以以前她爸那辈都可以有同村的人一起住校,到了她这一辈,一个村能上同一个班的,几乎只有那么一两个了。

而整个八大队,陈欣秋都是一个人一个班,晚上八点放学的话,一个女孩子,他们二老也不放心。

毕竟孙女也有一米六几,虽然没有隔壁村姓林的那家闺女白,但是也不差。

万一真出了什么事情,他们怎么面对儿子,怎么面对儿媳?

恐怕也只有喝药一条路了。

陈欣秋一听到爷爷奶奶想要给她安排住校,眼皮一跳,立马想到那个同村姐姐的惨状:“不要!”

“我不要住校。”

她们学校可不止她们那一个班级,一些十大队的,十一大队的离学校更远,走路得两三个小时。

这些人比她提前五六年就开始住校了,所以三楼几乎都是住满了的,四楼也有一些人。

随即陈欣秋就把下午沈素素告诉她的方法说了出来。

两位老人顿时一愣,互相对视一眼,浑浊的眼里闪过一丝不愿想起的惊悚:“林家那个孩子?”

“这......”

那个孩子他们了解的不多,毕竟差了几十岁,两代人了都,但是她妈妈在这十里八乡却是鼎鼎有名。

七十年代初,她们一家三口不知道从外面哪个省搬到了川省,然后就扎根在永安乡。

原本大家对这事都习以为常了,毕竟她们这里好多人都是从外地搬过来的。

二战期间沿海地区,平原地区战事胶着,在川省这个大后方,是相对安全的。

但她们一家在搬过来的第三年,梁昭棠那孩子的父亲就去世了,没病没灾的,无缘无故的就去世了。

她母亲也没好过几年,拉扯了几年也跟着她父亲走了。

只剩下一个十来岁的娃娃一个人生活在这世上,那时候她们才二十出头,正是一身劲用不完的年纪,再加上又是隔壁村,她们自然是知道。

当年她们结婚的第一年,还提过十斤大米去看望过这个孩子呢。

只不过她初三读完了就没有再读了,也没去县里面读高中,也没有去读中专,反而是天天窝在家,不知道干些什么。

原本到了这里,她们就没再多关注了,毕竟她们也要干活,为儿子存钱,好用来修新房娶老婆。

但后面发生了一件大事,让她们两口子的注意力。

不对,是将方圆几十里的注意力吸引到了她们这里。

梁昭棠和她们这些农村的人极为不一样,因为没怎么干过农活的原因,皮肤极为白皙,人也长的很高。

在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女生普遍都是一米五几,男生也就比女生们高一点,大多数只有一米六。

而梁昭棠居然能长到一米七几,虽然一看就是个十指不沾阳春水,不能干活的苗子,但她生的实在是太过于好看了。

引的十里八乡,甚至县里面的一些大院子弟也来追求。

后面的事情弄的跟电视剧演的一样,乡里的一些地痞流氓,自知争不过县里的干部子弟。

想学着古代话本里的那样,先下手为强,生米煮成熟饭。

那时候的女子对于清白的确看的很重要,如果真让他们得手了,弄不好女生以及那个女孩子的家庭只能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

毕竟没了清白,二婚确实很难,尤其是那些二十出头的良家子,那些头婚的优秀才俊,这些人没人会要这样的,有过污点的女人。

而二婚的男人在质量上就要差很多了,毕竟谁家家庭好好的会离婚啊。

就算是丧偶那几乎也是有带孩子的,又或者三十好几四十了。

所以很多家庭只能忍了。

而那些二流子也是这样想的,晚上十二点趁着夜深人静的时候便撬锁,准备做坏事。

但谁也没想到,梁昭棠这孩子,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