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山很清楚,在南安朝、北安朝、西安朝,官场体系都层级分明,每个层级都有其特定的职责和权力范围。
官场之中存在着一种不成文的约定,上司通常不会越过中间层级,直接与下层官员进行事务性的交谈。
这并非是一种简单的礼节问题,而是涉及到权力、责任和尊重等多方面因素的复杂规则。
首先,上司越过中间层级与下层官员直接交流,实际上是对中间层级权力的一种侵蚀,这会引起中间层级官员的不满和抵触情绪。
其次,这种行为也可能导致责任的混淆。
如果上司直接与下层官员谈事,将来事情办砸了,责任由谁来承担呢?是上司还是下层官员?
由于中间层级被跳过,中间层级官员肯定不愿意承担责任,说这事我不知道。
因此,上司会通过中间层级来传达信息和处理事务。
这样既能保证权力的正常运行,又能明确责任的归属,避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刘怀韬是军师,军队中除了鱼伯就是他的官大,是真正的高官,水师营长和他之间差距太大了。
南安朝水师虽说四分五裂,但水师都督还是有的。
像这样的事,他会带一个人来,那就是水师都督,可是没有带,而且一个官员都没有带,等同于私人办案。
他长期混迹官场,不可能不知道官场规矩。
即使是现代,类似这样的事,至少会有两个官员在场。
倘若是周山如此做,那就正常。
因为他是太子,等同于皇帝,出了事,不需要负责任,也没有哪一级官员敢怪他。
可是刘怀韬这样做就不正常。
周山据此分析:
一、朝廷授权给刘怀韬,直接找窦家三兄弟谈。
朝廷不满意现任水师都督,准备换人,带不带他来都是一样。
可是水师高级官员并不是只有都督一人,还有中郎将等官员,总不能把这些人全开了。
也就是说,如果是朝廷授权,刘怀韬绝对不会一个人过来。
以此推断,刘怀韬此次来水师,不是朝廷授权。
二、鱼伯个人决定收编江匪,授权刘怀韬来经办。但鱼伯没有向周泽报告,刘怀韬就一个人悄悄来。
可是如此做,也不合常理。
南安朝实行的是三省六部制,假如因招安出事,御史们一定会参鱼伯、刘怀韬,他们没有必要隐瞒不报,反正是公事,何必担责任?
所以,这一条也不成立。
周山想来想去,没有想明白,干脆走出船舱。
江风吹来,清醒多了,他脑中电光石火一闪,“难道是鱼伯招私兵?”
顺着这个思路想下去,说明鱼伯等不及了,可能想提前废掉周泽,先过一下皇帝瘾。
如同后世吴三桂,仓促起兵,被康熙击败,临死前在湖南衡州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