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穿越李恪,配角怎么当皇帝

关灯
护眼
第524章 野外生存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谁知,在听完李靖要比试的项目之后。

李恪的眉头就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

此时,在场所有人的目光,全部都放在李恪的身上。

见到李恪眉头微蹙,校场上原本喧闹的气氛瞬间静了几分,连风吹过旗帜的声响都清晰起来。

程咬金摸着络腮胡的手顿了顿,心里暗自嘀咕。

“难不成李恪这小子露了怯,不应该啊!这小子当年就敢一个人收服满山的土匪帮他报复突厥人,更别说现在兵足将广。”

秦琼也是微微挑眉,他与李恪交情最为深厚。

也是最早就看出李恪不凡的人之一。

当年在长安,面对让人棘手的蝗灾和旱灾,他仅凭一己之力,便想出了以工代赈的妙策。

不仅平息了灾情,更让长安城防固若金汤。

后来平定物价,更是展现出远超同龄人的沉稳与智谋。

那会儿长安因粮食吃紧,粮商趁机囤积居奇,米价一路飙升,百姓叫苦不迭,连朝中大臣都束手无策。

可李恪却没急着派兵查抄,反而先让人摸清了长安周边的粮源与粮商的底细。

随后一边让人从交趾调运粮草,一边贴出告示,允许粮商按合理利润售卖。

但敢哄抬价格,便取消其参与卖粮资格。

这一手既没激化矛盾,又断了粮商的贪念。

不过半月,长安的物价便稳了下来,百姓们提起他,都地称赞一句“贤王”。

如今他麾下燕王卫刚立奇功,正是士气最盛的时候,怎么会因为几场比试就露怯?

秦琼心里明镜似的,李恪这眉头一蹙,定是在琢磨比试的门道,而非怕了卫孝杰的幽州锐卒。

可与李恪对赌的卫孝杰,并不清楚李恪的为人。

见状后,还以为李恪是害怕了。

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语气里多了几分试探。

“怎么?殿下是觉得这些项目不合适,还是……担心麾下燕王卫拿不出手?”

面对卫孝杰的试探,李恪缓缓抬起眼,脸上重新绽开温和却坚定的笑意。

目光扫过在场众人,最后落在卫孝杰身上。

“卫将军多虑了。小王只是在想,第一项近身搏杀,大家都是大唐兵卒,用真刀真枪的话,容易误伤不说,也容易引起伤亡。”

“可若是改用木刀木枪的话,又不贴切实战理念。”

“毕竟在真实的战场上,突厥人不会拿着木头跟咱们拼命,弟兄们平日里练的也是真家伙的力道与招式,用木械比试,赢了也难服众。”

听到李恪的话,在场的众人,包括李靖也全都默默点头,表示认同。

毕竟在场的,都是常年征战的老将。

最清楚“纸上谈兵”与“实战”的差距。

若用木械比试,赢了的一方难免会被质疑“只会对付木头”,输的一方也会不甘心,反倒落得两不讨好。

李靖率先开口,语气里带着几分赞许。

“殿下说得在理,既然殿下提出这等顾虑,想必已有应对之法,不妨说出来,让大伙听听是否可行。”

“果然什么事都瞒不过大总管,小王确实有个不成熟的建议。”

李恪从容不迫地向前一步,目光扫过在场众人。

“不如将第一场比试改为'野外生存'。双方各出二十人,每人一把匕首,一根火折子,一包盐,在野外生存三天,从甲地,跑到乙地,那方人员到达的多,就算那方胜。”

“不知卫大将军与大总管觉得如何?”

听完李恪的提议,校场上先是一阵短暂的寂静,随即爆发出细碎的议论声。

在场将领大多预想,李恪会在“器械”上做文章。

没料到他竟直接改了比试项目,而且是选了“野外生存”这种看似与“战力”无关,却最考验士兵底子的科目。

程咬金摸着络腮胡,眼睛一亮:“野外生存?这有意思!当年俺跟着陛下打窦建德,在太行山里困了五天,全靠挖野菜、找水源撑过来,这科目能看出真本事!”

只有卫孝杰当即皱眉反驳:“殿下此议不妥!此番比试为的是检验战力,这般野外求生,与实战何干?”

却见李恪不急不缓地解释道:“卫将军此言差矣。当年冠军侯霍去病远征漠北,能屡建奇功,靠的不仅是麾下将士勇武,更是因为在草原和荒漠中辨识方向、寻找水源的能耐。”

他目光扫过在场将领,继续补充道。

“况且这野外生存,考验的不仅是体力耐力,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