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回程不走弘农了,他要绕道!
杨曜识趣的再次表态:“殿下西征匡扶社稷,功在千秋。殿下小小年纪,这一路可受苦了。连年旱灾杨氏倒是有点囤粮,下午舅公就把能动的都给殿下送去,殿下年纪还小还在长身体,一定要吃饱了才行。”
大王腼腆:“多谢舅公,但这世道粮食珍贵,就算是一家人,本王又哪好要杨氏保命的粮……”
“这世道只有粮食也保不了命,殿下就别跟舅公推辞了。”
杨曜当时就点名让管事即刻去办,明天骑兵就开拔了,再晚来不及了。
大王感动不已,“舅公放心,本王会在弘农留守军。有本王在,杨氏一族性命怎么都可保。”
一老一小你来我往进入互相吹捧环节,魏慎这回真吃不下点心了,牙疼。
大王赴宴还没回来,东都侯就听说杨氏往辎重营送了数量可观的粮,他这才知道大王的‘化缘’还就是字面意思,忙亲自去交接。
冯襄见他天上掉粮食还叹气,十分不解。
东都侯好笑摇头,“殿下还小,以后长大了不知道他后不后悔。”那黑历史简直写也写不完。
他还是想多了,大王从四岁起就知道面子这东西,可有可无,看他需要吧。
宴罢。
临走,大王又热情提议让杨曜任弘农代郡守,帮他先管着弘农。态度十分的坚决,根本不容杨曜推辞。
一回到暂时落脚的郡守府,魏慎终于忍不住问他,“你不说士族是大晋的大患,弘农本就是杨氏的天下,现在我们都拿到手了,干嘛不像雒阳、上党一样直接换北境人管,就这么还给他们了?”
“不然我们也没合适的人往这放。就算调来新郡守,不管是谁也绕不过杨氏,特殊时期还得防备生变。哪有比杨氏更合适的,他们还是本王母族,在别人看来我们都一条绳上的。谁来弘农都得看杨曜眼色,还不如让他自己管了,本王看他们心里有数。”
“确定?我说话难听,确定不会管成下一个琅琊王氏?”这几年王氏在琅琊都开始囤兵了。
大王还是笑眯眯,“杨氏举族支持本王平叛,本王万不会忘了舅公,以后肯定召杨氏北迁幽州享福。”
魏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