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被系统强迫成为大科学家

关灯
护眼
第226章 纳米机器人?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短短一个星期,小侯科技公司的账户上就减少了五千多万。

这都是国内一部分设备到货之后拨出去的尾款。

大头还在后面呢。

同时,这些设备到货之后,安装测试等等,赵小侯等人也必须守在一旁。

毕竟有些设备,他们还得学习如何操作,以后万一出现什么问题,自己也能够拆卸重新安装什么的。

总之,赵小侯忙了一周时间,才将事情交给别人暂时看着,自己则是直奔1200公里外的汉鼎纳米研究所。

这家汉鼎纳米研究所在国内的材料界还是相当出名的。

其最初是研究石墨烯的,但后面就转到了微型机器人上,再后来就是在纳米机器人上发光发热,一撅而起,成为了大夏国内纳米机器人的领军机构。

当然,像这样的领军机构,也不是普通人能够随便进入的。

如果不是杨铭心帮他先联系好了,他连大门都进不去。

这趟纳米研究所之行,怎么说呢?

很顺利,但又很不顺利!

很顺利的意思是他进了之后,人家纳米研究所的副所长对他很热情,可称得上是欢迎至极。

但等他了解到纳米研究所的纳米机器人之后,他的心情就不太好了。

实际上纳米研究所只是研制出了这种100纳米的纳米机器人。

先不说其它的,其现在仅能够在实验室里生产,并且产量极低。

这么说吧,其近乎于手工制造。

每天能够制作出两个纳米机器人就算是很不错了。

并且有能力制作纳米机器人的科研人员就只有三个。

最要命的便是,这款纳米机器人是依靠电磁信号来驱动的,并且仅仅只能够前进,连左转右转,后退的能力都不具备。

至于赵小侯设想之中的注射药物能力,切割细胞能力等等都没有。

简单来说,其就是一个能够在血液里直线前进的小船罢了。

至于想要加上后退,左转右转以及注射药物,切割剪刀之类的能力,那么就又需要很多时间来研究了。

而这款纳米机器人最大的缺陷就是只能接收信号,不能发送信号,并且每一个纳米机器人都需要一个单独的信号来控制。

这无疑就局限了纳米机器人在人体内的应用。

当治病需要用到数万个纳米机器人的时候,总不可能开着几万台电脑来控制吧?

就算技术升级,短时间内也是需要几百台电脑来控制的,那样的话,其应用的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当然,即便这款纳米机器人和赵小侯的设想有着天壤之别,但他这趟还是收获不小的。

他在这家纳米研究所里了解到了不少纳米方面的新技术。

并且用2000万元的专利授权费,从这家纳米研究所拿到了纳米机器人的制作技术。

这也算是双方都受益了。

赵小侯获得了自己需要的纳米机器人技术,而纳米研究所则得到了自己需要的研究经费。

并且这仅仅只是专利授权。

赵小侯在回去京北的飞机上,就寻思了起来。

按照他现在了解到的纳米机器人技术,想要研制出能够注射药物,能够360度移动以及能够给癌细胞动刀的纳米机器人是有一定可行性的。

但由于现在人类科技水平的限制,即便是研制出了这种纳米机器人,其批量生产也仅限于实验室级别的生产。

而实验室级别的生产,每天能够生产100个纳米机器人就算是厉害了。

至于工厂化生产纳米机器人,以现行条件是做不到的。

至于原因,那就是有些仪器设备暂时不可能下放到工厂,并且能够做操这些仪器设备的科研人员,也不可能拿去当工人。

与其让他们去工厂上班,还不如让他们蹲在实验室里生产呢。

至于治疗癌症所需要用到的纳米机器人数量,赵小侯计算出来,一个患者一次治疗至少需要20万个纳米机器人。

并且为了防止纳米机器人在体内受损过多,还需要第二次注射纳米机器人。

赵小侯实在不想放弃纳米机器人这条线路。

因而他就在脑海里寻思是否能够找到破解的办法。

但由于用脑过度,没多久时间,他就在座位上昏睡了过去,直到年轻漂亮的空姐将他唤醒:“先生,用餐时间到了,您需要什么?”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