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被系统强迫成为大科学家

关灯
护眼
第279章 碳水化合物人工合成的三条线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和现实环境里的藻类是不同的,它们对于环境的要求很高,只能够生活在单独为它们构建的反应釜内,通过输入二氧化碳、水分,进行强光照射,在短时间内从而大量繁衍,产出远超普通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碳水化合物。

其二则是研制一种特殊的催化酶超微细孔筛,当二氧化碳和水的混合物通过这种超微细孔筛的时候,即可让二氧化碳和水产生反应,从而产出碳水化合物。

第三种技术则是研制一种类似于多层玻璃的人工植物结构体,当二氧化碳和水在这种人工植物结构体内流动时,只要有阳光,那么就能够产出碳水化合物。

简单来说,这三种技术线路各有各的优势和劣势。

第一种基因改造藻类的优势就在于适用范围广,成本较低,但劣势就是在碳水化合物的产量上较之后两种技术线路差上不少。

第二种超微细孔筛技术线路的优势就在于可以完全工厂化生产,产量最高,但成本也是最高,需要的技术支持也是最高的。

第三种人工植物玻璃结构体的优势则是在于中庸,可以工厂化生产,可以采用天然阳光照射,也可采用人工日照,产量介于前两种之间,但劣势就是比较中庸,成本高于改造藻类,产量低于超微细孔筛。

对于这三种技术线路,赵小侯就有些为难了。

有一说一,如果可以的话,他是想要将三种技术线路都搞一遍的。

毕竟这些技术线路是适应不同地区或者国家的。

但想要将这三种技术线路同时研发,即便赵小侯脑海里已经有了这些技术线路的知识和细节,想要同时研发出来,不但经费上的压力很大,同时所消耗的时间也很多。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