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关灯
护眼
第1251集:燕郡的粮援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原本的焦虑变成了希望。周里正看着眼前的景象,对小张说:“小张,俺代表燕郡的乡亲,谢谢你!要是没有你,没有楚地的粮种,俺们今年真不知道该咋办。”

小张挠了挠头,笑着说:“周里正,不用谢。咱都是大秦的百姓,楚地帮燕地,是应该的。等粟苗再长些,咱就把法子教给所有村落,让燕郡的粟田,明年都能长出好穗子。”

那天晚上,燕郡的农户们都没睡好。他们想着地里的粟苗,想着明年的收成,心里踏实了不少。李老栓回到家,把家里的草木灰都找了出来,准备明天就去自家的地里,照着小张的法子,整理土地——他要种楚地的粮种,要让自家的粟田,明年也能冒出嫩绿的苗。

小张躺在土炕上,摸出怀里的手册,在上面添了一笔:“燕地试种成功,粟苗已出,后续需注意浇水、防霜。”他看着手册上的字,想起了楚地的爹,想起了秦大人,想起了楚地的乡亲。他仿佛看到,明年秋天,燕郡的粟田金灿灿的,穗子沉得压弯了腰,农户们笑着收割,把新收的粟米,送到楚地,感谢楚地的帮忙。

窗外的雪又下了起来,可小张觉得,这雪不再冷了,反而像给地里的粟苗盖了层被子,护着它们慢慢长大。

第四章春信传楚地

开春后,燕郡的天气渐渐暖了。小张教农户们掀开了稻草,粟苗长得更快了,茎秆变粗了些,叶子也更绿了,一眼望去,试种地的绿,像块翡翠,嵌在燕郡的冻土上。

可新的问题又来了。有个村落的粟苗,突然蔫了下去,叶子发黄,像是生了病。农户们慌了,赶紧来找小张:“小张,你快看看,这苗咋了?是不是要死了?”

小张跟着去了那个村落,蹲在田埂上,仔细看着粟苗——苗的根没烂,叶子上也没虫,只是土有些湿。他摸了摸地里的土,心里明白了:“这地地势低,开春雪化了,积水渗不下去,粟苗涝着了。”

“那咋办?”农户们急得直跺脚,“这苗要是死了,今年又没指望了!”

小张想了想,说:“咱挖排水沟,把地里的积水排出去。燕地的土硬,排水沟要挖深些,宽些,这样水才能排走。”

农户们赶紧动手,小张也跟着挖。排水沟挖好后,地里的积水慢慢排走了,粟苗渐渐又挺了起来,叶子也恢复了绿色。有农户看着恢复生机的粟苗,对小张说:“小张,你真是神了!要是没有你,俺们真不知道该咋办。”

小张笑了笑:“这不算啥,楚地也遇到过积水的情况,挖排水沟就能解决。种地嘛,就是要多观察,多琢磨,遇到问题,总能想出法子。”

接下来的日子,小张更忙了。他跟着周里正,跑遍了燕郡的各个村落,教农户们如何施肥、如何除草、如何防病虫害。他把楚地的经验,结合燕地的实际情况,调整了不少法子——比如燕地的土肥少,他就教农户们把家里的粪肥发酵后再用,既不烧苗,又能肥土;燕地的虫害少,但风大,他就教农户们在田边种上矮树,挡风护苗。

李老栓的粟田,长得最好。他照着小张的法子,翻地、施肥、除草,粟苗长得又高又壮,比试种地的还强。“小张,俺这粟田,今年肯定能丰收!”李老栓拉着小张,指着自家的粟田,笑得合不拢嘴,“等收了粟米,俺先给你装一袋,让你带回去,给楚地的乡亲尝尝!”

小张点点头,心里暖暖的。他想起了爹,爹要是看到燕地的粟苗长得这么好,肯定也会高兴。

四月中旬,燕郡的粟苗开始抽穗了。穗子小小的,泛着浅绿色,像一串串小珠子,挂在茎秆上。农户们看着穗子,眼里满是期待,有的甚至每天都去田埂上看,盼着穗子快点长大,变成金灿灿的。

李默看着燕郡的变化,心里也很高兴。他想起了出发前的承诺,赶紧给楚地的秦斩写了封信,还让村里的画匠,画了幅粟田的画——画里的粟田,绿油油的,穗子刚抽出来,田埂上站着几个农户,笑着看着粟田,旁边还写着“燕地粟苗长势良好,多谢楚地支援”。

信和画写好后,李默派了个可靠的人,快马加鞭地送往楚地。他叮嘱那人:“一定要把信和画安全送到秦大人手里,让楚地的乡亲知道,燕地的粟苗长得很好,他们的粮种和法子,起作用了!”

那人点点头,骑着马,朝着楚地的方向出发了。马背上的布袋里,装着燕地的春信,装着燕郡农户的感谢,装着两地百姓的情谊。

楚地的春,来得比燕地早。郡府门前的老槐树,已经抽出了新叶,嫩绿的叶子,在风里晃着,像一串串小铃铛。秦斩正对着案上的农耕图,标注着今年的灌溉计划,门外突然传来一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