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行人往学堂里去,路上不断有学生跟常宁打招呼,目光时不时瞟向朱雄英,带着好奇,却也没人多问。
朱雄英边走边看,见这学堂的院子比国公府还宽敞,几排青砖瓦房做教室,墙上竟还画着些奇奇怪怪的图——有齿轮咬合的样子,还有弯弯曲曲的线条,看着像是地图又不全像。
“那是物理课的图,讲杠杆原理的。”
常宁见他盯着墙看,便解释道,“先生说,学这些能造更好的农具,还能修火炮。”
朱雄英眼睛一亮,心里更期待接下来的课了。
学堂里的先生们早从国公府那边得了消息,知道今日有位特殊的“学生”
要来。
但大家都默契地保持如常,授课节奏、内容丝毫未变,只在课前对朱雄英温和点头示意,算是打过招呼。
第一堂是算学,先生讲的是盈不足术,朱雄英初听时有些怔——应天的先生讲这部分时侧重理论,而这里却结合了辽东屯田的实际账目举例,显得格外鲜活。
他捏着算筹凝神细听,偶尔在纸上勾画演算,不多时便跟上了思路。
接着是格物课,先生带大家观察磁石吸铁、凸透镜聚光,朱雄英看着阳光下被点燃的纸片,眼中闪过兴味。
他在家中虽也见过类似物件,却从未这般系统地探究原理,一时间听得格外专注。
课间休息时,常宁凑过来问:“表哥,能跟上不?”
朱雄英扬了扬手里的笔记,笑道:“不难,挺有意思。”
一上午的课下来,他不仅没觉得吃力,反而对这学堂的教学方式颇为认可——既有书本知识,又紧扣实际,难怪常宁兄妹总说这里的课比家里请的先生讲得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