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阵于繻葛,两军对垒。
郑庄公传令。
传令官:左右二军,只看军中大旆展动,先后进兵,不可错乱。
待两翼军胜,中军鱼丽大阵动,勿求一战获胜。
违令妄动者,定斩不饶!
周桓王列阵,下令击鼓三通,郑师只严阵整伍,绝无动静。
使人上前挑战,又无人应。
相持至午,王师懈怠。
郑庄公喝道:进!
瑕叔盈闻令,便将大旆麾动,鼓声如雷。
一通鼓,郑国大将曼伯先率本部右军,杀入王师左路陈军。
陈兵原无斗志,稍触即溃,反将周兵冲动。
郑国军中二通鼓起,祭足杀入右军。
蔡、卫二国不能抵当,各自觅路奔逃。
虢公林父仗剑立于车上,约束败军,缓缓而退,祭足不敢穷逼。
周桓王在中军闻听鼓声震,准备出战,却见左右二师败回,中军立脚不住。
便在此时,郑兵中军鱼丽大阵催动,如墙而进。
祝聃在前,原繁在后,曼伯、祭足亦领得胜之兵,并力合攻。
激战数合,只杀得周军车倾马毙,将陨兵亡。
周桓王只得回转车辇,往后便退。
一时之间,兵败如同山倒。
祝聃自后追来,望见前面帅车不远,绣盖之下立着周王。
于是催命御者,纵车突入敌阵,连连射,无不应弦而倒,当者披靡。
祝聃三冲两撞,见子车盖在前,引弓搭矢,便是一箭。
弓弦响处,桓王左肩早中,血染龙袍。
周子大叫一声,伏在车上,命令退。
祝聃催车前进,虢公林父前来救驾,挡住去路。
桓王由此脱围,兵退三十里下寨。
周公黑肩收拢败军,至大帐来见周王请罪。
周公黑肩:只因陈人不肯用力,以至于败。
桓王:此朕用人不明之过,不怪众卿。
诸将闻此,脸上皆有惭色。
祝聃回军,来见郑庄公请功,并开口质问。
祝聃:臣已射中王肩,周师胆落,明公何不率领中军追赶,一战成擒?
郑庄公:虽然子不明,前来伐我,但以臣敌君,毕竟万非得已。
赖诸卿之力,得保郑国社稷足矣,何敢多求?即子重伤殒命,寡人亦背弑君之名,为下诸侯公敌矣。
祭足:主公之言是也。
今我兵威已立,子畏惧,便已足矣。
且宜遣使问安,使下诸侯知道,射中王肩,并非出自主公之意。
郑庄公:此言不差。
备牛羊粟刍,以祭足为使,连夜送到周王营内,问安请罪。
祭足:喏,臣遵命。
于是赍礼来至周营,向周桓王叩再三,口称死罪。
桓王默然,虢公林父代答。
虢林父:郑伯既然知罪,当从宽宥,来使谢恩。
祭足再拜而出,还报庄公。
画外音:繻葛一战,祭足神机妙算,祝聃勇猛无敌,挫败桓王联军,射中子之肩。
此箭历史意义非同可,不仅是射伤子这么简单,实在是射塌了数百年下共主招牌,因此可称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着名一箭。
周王室受伤于诸侯,就此威信坠地,再也绝口不言郑国之事。
此战之后,郑庄公出兵援齐,重创北戎,至此威震华夏。
此时郑国疆土,南建栎邑(今禹州),东建启封(今开封),北与卫晋交错,西控巩洛,胁宋迫许,威加北戎,诸侯拱服。
西周之灭于犬戎,东周之开于郑武公;而东周之衰,却是始于郑庄公。
东周江山社稷,实是成也郑国,颓也郑国。
自周平王东迁洛阳之后,郑庄公以三十年时间,率先独自揭开春秋大国争霸帷幕。
乌云低垂,阴风怒号。
洛阳王城之中,周室君臣面面相觑,一片沉寂。
周桓王败于郑军,愤愤不平,击案立誓。
周桓王:打不过强的,就找软的!
有道是失之东隅,得之桑榆,卿等须留意诸侯动向,寻其过错,出兵伐之,必从别处找回颜面,重树下共主威风。
众臣:喏!
除却郑国,下诸侯,哪个敢忤子?
桓王十四年,晋子侯元年,鲁桓公四年。
曲沃武公派韩万杀害晋哀侯,其后诱骗晋子侯前来曲沃,将其杀害。
曲沃武公由此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