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公幸灾乐祸,竟以国中乏粮为由,将秦国来使辞退。
不但如此,次年九月,晋惠公欲图趁火打劫,亲自率军伐秦。
因知猛将庆郑善御,便令其为主御,步阳为车右,以做中军护卫。
庆郑不耻惠公所为,出言顶撞:回禀主公!
臣虽善御,若临正义之阵,必攻无不克,战无不取;但兴此不义之师,必不能胜。
晋惠公闻言怒,便不用庆郑,改由步阳驾御战车,仆徒任车右。
晋国军马出京,立时有秦国探马得知,飞报雍都。
秦穆公此时度过灾荒,并得秋粮入库,正欲出兵伐晋,闻晋军主动来攻,不由大怒:姬夷吾此贼,厚颜无耻,可谓下之尤!
秦穆公遂亲自引兵,迎战晋军,两军遇于韩原。
秦军皆怀义愤,个个争先;晋军却尽知自己国君以怨报德,忘恩负义,故此士气不振,一战而败,皆都溃散。
步阳掉转战车,载晋惠公回身便逃。
只因驾御技术欠佳,刚奔出里远,战车便陷于泥淖,走之不出。
秦军呐喊追来,看看将至。
晋惠公窘急,眼见庆郑跟在身后,便扬声高叫,呼其上来驾车。
庆郑哈哈大笑:以怨报德,战之必败,可谓苍有眼,不是应得之报乎!
完,掉头不顾而去。
惠公怒不可遏,复命梁由靡驾车,虢射任车右,迎击秦军。
然而未待二人将惠公座驾驭出泥淖,秦军已围裹上来。
于是晋国将士皆都逃散,将国主惠公扔在泥淖不管,便被秦将擒住,带回秦国。
秦穆公高居公座,见姬夷吾跪倒殿阶,浑身抖,又气又笑,哭笑不得。
秦穆公:似此背盟忘义之人,留于世间何用?不如杀之,以祭祀帝。
夷吾闻言大惧,高声讨饶:明公饶命!
此前违背诺言,今次出兵伐秦,皆都是众臣一力挑唆,皆非我本意。
明公但饶我命,必割河西五城,并送倾国金帛赎罪。
于是连连叩头,以至痛哭流涕,不顾一国之君体面,尊严尽失。
其姊穆姬此时正在后堂,听到胞弟讨饶声音,便急出前殿,向秦穆公斡旋求情。
穆公只是吓唬,于是就坡下驴。
秦穆公:看在令姊面上,免你一死,倒也无妨。
只是此番,你将如何报我?
晋惠公闻能得活命,叩如同捣蒜:姊夫若放我归国,必入子为质,割让河西五城。
如姊夫犹不解气,便将河西八城尽献秦国,亦甘心情愿!
秦穆公笑道:非是免你死罪不杀,是承你祖宗遗惠也。
晋国乃唐叔虞封地,箕子曾云其后定会繁盛,晋国不可就此灭亡,故恕你这遭。
此后再犯,定杀不饶!
晋惠公诺诺连声,更无异辞。
于是秦晋两国,复在王城结盟。
姬夷吾自觉惭愧,遂使吕省等被俘众官先回国都,布罪己诏与国人。
其诏辞云:
寡人虽蒙秦赦回国,却因得罪国人,败兵丧众,无面复掌晋国社稷。
尔众卿可择吉日,立太子圉继立君位,寡人不敢再归故国矣。
国中卿士大夫见此文诏,皆都伤心流泪,于是表示原谅惠公,愿依旧奉其为主。
吕省见此,复归秦国,来见穆公,请求迎归惠公。
秦穆公:放归姬夷吾,倒也无妨。
未知晋国朝堂内外,尚称和睦否?
吕省答道:晋国之中,人恐惧失君亡亲,不惮拥立公子圉,曰必报雠,宁事戎狄。
君子则爱君而知罪,以待秦命,曰必报德。
有此二故,故不和睦。
秦穆公:晋国大乱,立而可待。
于是决定放归晋惠公,并馈之七牢之享。
晋惠公由此回国,果将河西土地献给秦国,又杀庆郑。
因闻重耳逃亡在外,被诸侯拥戴接纳,于是不安,欲派冉翟国行刺。
群臣闻此,早有人暗遣心腹,向公子重耳传息递信。
重耳闻报,复率众人逃往齐国。
齐都临淄城中,宫殿之上,齐桓公正设早朝,忽报周襄王遣使来至传诏。
齐桓率领众臣迎接,将使请至殿中,北面听诏。
使:奉王命,传檄大会诸侯于葵邱,请齐侯姜白主盟,以表感谢拥立之功。
齐桓公:臣奉王命,谢恩!
于是喜而从之,行于征途,并请管仲同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