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余姑翦灭此而朝食!
(灭此朝食,成语源出于此)
于是齐人马不被甲,军不早餐,上阵出击。
面对齐军一鼓作气猛攻,晋鲁卫联军起初难以还手,拼命支吾。
战斗异常激烈,晋军主帅郤克膝部受伤,血流至踝,战靴皆湿。
再经两合,左辅右弼皆受箭伤,倒仆车郑
郤克惊惧,便欲下令撤退,部将解张急上前阻止。
解张:大帅不可退兵!
齐军昨日狂奔二百余里,今又不朝食,所谓暴雨不终朝,其能久乎?公为三军主帅,当以主公大事为重。
且自忍耐片刻,休使部下知道将军负伤,并激励三军,则我必转败为胜!
郤克信以为然,乃亲自援槌击鼓,组织联军,迅展开反攻。
齐军三鼓不胜,军士疲惫至极,且腹中乏食,终于大败。
齐顷公随乱军逃跑,因车上伞盖及旗号醒目,被韩厥远远缀住,死追不放。
车右逄丑父见不能甩脱追兵,先拔下伞盖、帅旗,偃放车内;又请与顷公更换衣甲,替换位置,自己居左,使顷公持戈,位于车右。
为此系列动作之时,车未免稍慢,便被后面韩厥渐渐追及。
韩厥依照先父梦中指点,亲自居中为御,高声叫道:我知前面乃是齐君。
只需停车受缚,绝不加害!
逄丑父不答,回身便是连珠两箭。
真乃神射!
只听惨叫连声,御戎、车右同时中箭倒仆,只余韩厥居中揽缰,不曾受伤。
齐侯见其左辅右弼皆都中箭倒仆,松一口气,便命缓辔而行,以歇马力。
未料只听鞭策声响,后面韩厥非但不停,反而加赶来。
齐顷公骇然道:此御者为谁,如此舍命追我?
御者邴夏回头,认出来者,于是答道:此乃晋国司马韩厥,韩子舆之子,有君子之誉。
逄丑父神射,可命将其射杀之。
齐顷公叹道:左辅右弼皆亡,而不止车,勇士也;既知是为君子,复射杀之,是不礼也。
我宁遭擒,不可杀之。
逄丑父闻此,虽然搭矢在弦,乃不敢。
片刻之间,韩厥已驾车赶上,以长戟逼住车驾,请齐顷公下车受缚。
逄丑父此时冒充齐侯,乃放弃手中弓矢,对韩厥道:既遭战败,当受子缚。
然既亡国之君,亦不失其尊。
韩厥:喏!
外臣不敢对齐君无礼。
逄丑父遂假意喝斥齐顷公:寡人自晨至午,不饮不食,腹中饥甚,喉间冒烟。
今既为晋人之俘,便应亲见晋侯请罪,又岂可提前饥渴而死?你还营,寻些饮食,并换洗衣服,送到晋营中来。
齐顷公应诺,徒步而去,就此在韩厥眼前逃脱。
韩厥认识齐侯御者邴夏,更不疑惑逄丑父已与顷公掉包,遂依旧使其为御,车载假齐侯在前,自己亲驾战车在后,押解回营。
因检视车左车右,皆都流血过多而死。
韩厥骇然叹道:我父有灵,其为神乎!
齐顷公逃回军中,撤向华不注山,在高坡处扎住。
晋联军追至,绕山三重,层层围困。
齐顷公下视敌围,并无惧怯:逄丑父替寡人遭擒,我若弃而不顾,是不义也。
由是亲引敢死之士下山冲突,三入三出敌阵。
鲁、卫、曹三国之军见之,皆有惧色,由是阵脚稍解。
齐顷公得以来去自如,复又上山,与联军对峙。
画外音:此番齐晋交锋,是春秋末期着名战役之一,称为鞌之战,载于《左传》。
该文只以短短十一字表述此战,其文曰:“齐师败绩。
逐之,三周华不注。”
后世史家解释,大都是谓:“齐军大败而逃,晋军追赶,绕追华不注山三圈。”
其实不然。
当时此战,晋师八百乘,鲁、卫、曹、狄之师不论,齐军亦近千乘,则双方参战大军至少数万人,战车近两千辆。
华不注山仅方圆不足十里,何能绕追三圈?若围困三周,方可通。
逄丑父遭俘,被韩厥押往中军,来见主帅。
韩厥:主帅,齐侯已被末将擒获,此战可以结束矣。
郤克一见之下,笑道:此非齐侯,乃车右逄丑父。
将军中其李代桃僵之计矣。
韩厥闻罢,不由大惭。
郤克见逄丑父立而不跪,便道:此人留之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