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杀之可也。
逄丑父闻罢,转身往帐外便走:可惜自我而后,世间再无肯替君主承担祸患者矣!
郤克闻言叫住,上前亲释其缚:世间可无壮士,不可无义士!
便命放其出帐,使归齐营。
齐顷公见逄丑父被释,诚心服罪,遣人复至晋营议和,情愿归还所占鲁卫领土,愿为晋盟。
郤克遣使报予晋侯,景公从之,于是罢战,订盟而归。
次年春旦,齐顷公前往晋国朝见,景公盛宴以待,众卿与席。
齐顷公入座,一眼看到韩厥,遂拱手笑道:寡人识得将军!
只将戎装,换作朝服也。
去岁在华不注山下,可惜当面错过,万幸不曾为将军所俘。
韩厥急上前施礼,解嘲笑道:去岁华不注山下,臣拼死作战而不容情者,正为促成两国君主,今日之盛会也。
于是长揖一笑,就抿恩仇。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齐顷公欲尊晋景公为王,愿授玉圭,臣服为礼。
晋景王未答,中军主帅郤克起身阻道:不可!
同为诸侯,我主不敢受齐侯之圭。
只求齐侯再赐见鄙国使臣之时,休使眇者为御,以羞外臣可也。
齐顷公闻此,不由大惭。
由是晋齐复合,中原诸侯皆又附晋。
盛宴已罢,齐顷公辞归。
晋景公升殿坐朝,嘉奖济南战功,复作三军,以原有三军六卿之外,更封新三军六卿:以韩厥为新中军元帅,赵括为佐;巩朔为新上军元帅,韩穿为佐;荀骓为新下军元帅,赵旃为佐。
自是晋有六军,与周子六师相等。
为教训郑国附楚,晋景公继而会合宋、鲁、卫、曹等国,出军伐郑,驻扎伯牛。
郑公子偃领兵抵御,在鄤地设伏,将晋军击败于丘舆。
晋景公无奈,只得退军。
郑国由此自恃兵强,又举兵伐许,抢占其田。
冬十月,楚王拜公子婴齐为将,会同郑师伐卫,残破其郊,因移师侵鲁。
鲁国上卿仲孙蔑大惧,乃搜括国中良匠,献于楚军请盟,楚王退兵。
同年冬,郑襄公坚薨逝,世子费嗣位,是为郑悼公。
许君将争田之事上诉楚国,楚共王为表主持公道,使人责郑。
郑悼公由此恼羞成怒,复又弃楚从晋。
镜头转换,晋都绛城。
郤克因在对齐之战中左臂及膝部受伤,其后箭伤失于调养,左臂遂损。
乃告老致仕还家,旋即病卒。
临终之前,建议拔栾书为卿,晋景公从之。
便在此时,楚公子婴齐帅师伐郑,郑国遣使前来求助。
晋景公使栾书为帅,率兵救之,一战获胜,破楚而还。
晋侯设宴殿上,为出征将士贺功,并以栾书善战胜敌之功,便使其为中军元帅,以代郤克之任。
栾书既为中军主帅,复请兵北伐,一举击溃赤狄余部,将潞子国统归晋国疆域。
画外音:时到今日,在山西长治潞城市古城村,还有春秋时期潞子国都城遗址,续村亦有潞子婴墓;石梁村有曲梁古战场,潞祠山有潞子婴祠,皆谓潞氏文化遗存。
栾书既为中军元帅,便一跃而为正卿,执掌朝政。
乃以复兴文襄霸业为己任,对下属臣僚从善如流,与朝中贤良之士合力治国。
遂与荀、范燮、韩厥,与栾氏共四家势力,齐霸晋国之政。
画外音:当时晋国诸卿之中,栾书党于郤氏(郤锜);荀亲于中行氏(荀庚);范燮与士氏、巩氏同宗;韩厥又与赵氏(赵同、赵括)肝胆相照。
栾书为政,党于郤氏而又拉拢韩厥;但赵同、赵括却自以为不可一世,无视栾书,且不顾韩厥颜面。
后来便有庄姬通奸赵婴齐,复因婴齐之死献谄,与栾书、郤锜谋害二赵之事,最终使赵武尽得赵氏爵位家产。
公元前586年,周定王驾崩,在位二十一年。
太子姬夷即位,是为周简王。
次年即为简王元年,晋景公与郑悼公在晋地垂棘会盟,两国正式媾和。
晋景公因郑归顺,遂召集齐、鲁、宋、郑、卫、曹、邾、杞八君,在郑邑虫牢(今河南封丘北)盟会,然后约定再盟之期。
当时晋、楚两强势均力敌,宋共公深恐诸侯盟晋激怒楚王,祸及宋国,遂以内乱为由,回绝晋国再次会盟邀请。
晋景公大怒,遂命伯宗、夏阳为将,会同卫、郑两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