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真相集

关灯
护眼
第四十四集 济南大战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及伊洛、陆浑、蛮氏之戎,联合进攻宋国。

宋军顽强抵抗,联军无功而返。

镜头转换,江南吴国。

吴侯去齐薨逝,在位三十六年,子寿梦继位。

吴王寿梦姬姓,名乘,字寿梦,吴侯泰伯十九世孙。

即位之后,自谓国势日益强大,便称吴王。

乃将国都自宁镇丘陵迁于太湖平原,定年号为寿梦元年,始与楚国分庭抗礼。

吴王元年,寿梦亲到洛邑朝见周简王,并在沿途访问不少诸侯国。

此是吴建国以来次朝见周子,也是第一次出使中原。

吴、周本是姬姓一脉,寿梦此番入洛邑认祖归宗,周简王大喜,赐以殊遇。

二年春,寿梦攻打郯国,逼迫郯子请成讲和。

同年秋,楚逃亡大夫申公巫臣奉晋景公之命出使吴国,寿梦见之大喜。

巫臣并带楚国三十辆战车到吴,教给吴人车战之法,并留十五辆战车、射手及御者百名,唆使吴国叛楚。

又将儿子狐庸留在吴国,吴王命为外交官。

吴人习会车战之术,寿梦便确立“西拒楚,南制越,北交中原”

国策,积极参与中原诸国盟会,同时努力展经济。

又积极扩张领土,迅占有今江苏、上海、浙江、安徽等地,成为东南泱泱大国。

又进攻楚、巢、徐三国之地,进占州来(今安徽凤台)。

楚国令尹子重与弟子反,自此疲于应付,一年之中七次奔驰,抵御吴军。

楚共王七年,令尹子重率兵攻打郑国,命郧邑大夫钟仪随军出征。

未料郑国有备,提前设伏,楚军战败。

钟仪被郑国所俘,转送晋国,监押营郑

晋侯视察军营,见到钟仪,甚感惊奇,因问监吏:此人身着南人衣冠,却是何人?

监吏答道:郑人所献楚囚,名唤钟仪。

晋侯命释其囚,问道:卿在楚国,担任何职?

钟仪不敢自己是楚国贵族,再拜答道:先人乃为楚之乐官。

晋侯闻此,使人拿来瑶琴,令其奏之。

钟仪随手拨弄,果操南音,如泣如诉。

晋景公闻其雅奏,疑其绝非乐官,便即问道:楚王何如?

钟仪答道:此非人之所得知。

其为太子之时,师保奉之,朝问婴齐,夕问于子侧。

除此之外,不知其他。

当时范文子士燮在侧,进奏晋侯道:此楚囚乃君子也。

言称先人之职,不背本也;乐操土风,不忘旧也。

称楚君大子,抑无私也;名其二卿,尊君也。

不背本谓仁,不忘旧曰信,无私曰忠,尊君曰敏。

似此君子,主公盍宜归之,使合晋楚之成。

景公从之,厚待钟仪,使归楚求成。

晋景公十七年,命军南征,以栾书为帅,领军征伐蔡国,继而犯楚,在边境击败楚军,俘获楚大夫申骊。

之后又破沈国,俘沈君揖初。

画外音:经此一役,原附从楚国之中原姬姓诸国,复又尽入晋国怀抱。

由此晋国重新崛起,此后与楚国相争百余年,互有胜负。

晋楚国争霸就此结束,继而进入吴越相争时期。

十九年,晋景公梦有大鬼闯宫,以大棒击打自己脑部,奉帝之命,前来追命。

醒来以为不祥,请桑田巫入宫预测吉凶。

桑田巫于是排卦成爻,据其卦辞奏道:主公大限将至,恐吃不到今年新麦矣。

景公大忧,斥退巫者,当场病倒。

诸臣入宫探疾,魏錡之子魏相进言:臣闻秦有名医二人,其一名和、其二名缓,曾师于扁鹊,能达阴阳之理,善攻内外之症。

主公之病,非此二人不可,臣愿往秦国请来。

晋景公从之,令魏相赍持厚礼至秦,果然请到医缓,同载至晋国。

便在医缓与魏相行于途中之时,晋景公病笃,夜来朦胧之际,忽又恍然入梦。

见有二竖子从自己鼻中跳出,相互问答。

一竖言道:缓谋世名医,彼若至用药,我等必然被伤,何以避之?

另一竖子笑答:若我等躲在肓之上,膏之下,彼能奈我何?

言罢复跳入鼻中,须臾不见。

景公猛醒,便觉心膈间疼痛难忍,坐卧不安。

次日晨,魏相引医缓至,入宫诊治。

把脉检视已毕,医缓不语,只是摇头。

晋景公:我病如何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