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会盟于诸侯,今无故废之,恐非但招致伯主问罪,兼且国人不服,后必有悔!
灵公怒道:废立在我,谁敢不服!
遂使太子光出都,率兵去守即墨。
姜光去后未久,灵公即传旨废之,更立姜牙为太子。
因上卿高厚德高望重,拜为太子太傅;寺人夙沙卫多智,使为少傅。
鲁襄公知闻此事,于是大怒,遣使来齐质问,外甥太子光何罪,致被罢黜。
灵公不能回答,反而恼羞成怒,又虑鲁国将来必助姜光争位,所以先出兵伐鲁。
闪回结束。
鲁国无故受伐,使人告急于晋。
恰逢晋悼公当时抱病,不能出兵相救。
是年秋,周灵王苦于晋霸诸侯,目无子,遂使刘定公出使齐国,赐诏命于齐灵公:
昔伯舅大公右我先王,股肱周室,师保万民。
世胙大师,以表东海。
王室之不坏,伯舅是赖。
今余命女环,兹率舅氏之典,纂乃祖考,无忝乃旧。
敬之哉,无废朕命。
齐灵公因受子之命,借机不再听从晋国号令。
自此四年之间,接连五次伐鲁。
公元前559年,周灵王十三年,鲁襄公十四年。
晋上卿随文子士燮之子士隰因功升任上军元帅,代替晋侯主盟,会合晋、鲁、吴等十四个诸侯国于向地。
是年冬,范宣子士匄奉晋悼公之命,会盟鲁大夫季孙宿、宋卿华阅、卫卿孙林父、郑公子蹻虿,及莒、邾诸国代表于戚。
齐灵公犹不敢与晋国反目,亦遣使者与会。
会盟之上,范宣子代表晋伯判决,因卫献公无道失政,公卿率国人驱之,有功无罪。
孙林父由是心安,代表卫殇公竭力奉承范宣子,并夸耀晋悼公巍巍之德,赫赫之功。
士匄大喜,乐而忘形,乃辱齐国之使,命其演奏《韶乐》;并借口装饰旌旗,借齐人鸟羽及牦车之尾,会后又不归还。
聚会已罢,齐使回报灵公:今次会盟,晋国主盟上卿范宣子命臣演奏《韶乐》,并借用羽牦不还。
自恃为子,视我为属臣。
其无礼如此,鲁国赞之。
齐灵公:韶乐乃朝见子之乐,羽牦亦乃子仪仗。
士匄此举,可谓僭越之甚!
周灵王十四年夏,鲁大夫孟献子筑城于成,齐灵公纠合邾、莒二国攻之。
鲁襄公求救于晋,晋悼公盛怒,欲亲伐齐、邾、莒三国,传令待至秋初兵。
秋初七月,白昼之日,狗食之。
晋悼公将欲伐齐,突然染病,不能复起。
于是托孤于中行偃、范匄、赵武、韩起、叔向等,并留遗嘱:公子彪为嗣,以羊舌肸为太傅,行司徒事,祁奚、韩襄、栾盈、范鞅四家,命为公族大夫。
冬十一月,晋悼公薨逝,年仅二十九岁,在位一十五年。
来年正月,悼公下葬,公子彪嗣位,是为晋平公,以中行偃为相。
晋悼公薨,晋人怜其早死,念其功业,故上谥号为“悼”
。
平公即位,诸侯闻之,以为主少国疑,由此想法不一,各怀心事。
鲁襄公使大夫叔孙豹前往绛都吊贺,且告以齐国屡次相攻之患。
叔孙豹:齐侯屡次无故相侵,明明是不将伯主放在眼中,尚望晋伯钧裁。
晋中军元帅荀偃代替平公答道:大夫勿忧,俟来春再会诸侯。
齐不赴会,我便讨之。
叔孙豹得其允诺,称谢而去。
来岁周灵王十五年,晋平公元年,中行偃禀明平公,大合诸侯于溴梁。
齐灵公果然再次不至,使大夫高厚以代。
荀偃就此借题挥,当场便欲执拿高厚,囚禁于营。
幸亏高厚机灵,趁夜逃归,并向灵公添油加醋,汇报一番,诉晋国如此无礼。
齐灵公大怒,虽不敢直接攻晋,但复兴师伐鲁,掠其北鄙,围攻防邑,杀其守臣臧坚。
叔孙豹再至晋国求救,晋平公姬彪乃命大将中行偃会合诸侯之兵,大举伐齐。
中行偃点军兵,是夜扎营野外,却得一梦,甚是奇异。
梦中只见晋厉公、栾书、程滑、胥童、长鱼矫、三郤一班人众,于阴司诉讼,当年弑君公案。
众人争辩良久,真相渐渐分明。
殿上阎王听罢,于是下达判决书道:
彼时栾书执政,宜坐恶,五年之内,子孙绝灭。
其余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