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真相集

关灯
护眼
第四十九集 孟姜哭夫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拜倒:未知上国之君,因何驾临下邦?

齐庄公:你莒国杀我齐国两个大夫,一员勇士,尚来问我兵缘故?

莒使:常言有云,不知者不怪。

我寡君巡视本国边境,见有三去车前来,先持戟冲我军阵,屠杀我国将士。

我寡君引众避之,其三人复又追来,欲要越池登城。

敝国寡君以为盗贼来袭,岂知为大国所遣?是以不幸误杀,尚请上国贤侯海涵。

齐庄公:我齐国大夫、勇士,岂可白死?

莒使:大国惟死三人,敝邑被杀者百余将士。

寡君畏齐,愿为附庸,不敢2志。

庄公欲待不允,贾举忽然并车上前,低声奏道:主公,适接探马来报,晋侯大会诸侯于夷仪,谋伐齐国。

此处不可久留,宜允其请成,回军。

声音虽然不大,但在庄公听来,却如闻巨雷。

既得此凶报,急于回师还都,乃改换口气:便如贵使所云,不知者不怪。

卿还城中,报与汝君,出城来与我请成议和,歃血为盟。

莒使未料风云突转,如此轻易了事,连声应诺,再拜回身,登车还报城郑黎比公闻报,意外之喜,遂大出金帛犒劳齐军,并以温车载重伤华周,辇载杞梁之尸,送归齐军。

惟隰侯重在沟中化为焦炭,不能收其尸骸,只得作罢。

齐庄公于是班师,车载杞梁之尸以还。

方入齐郊,早见一身穿重孝妇人,上前拦车泣告:杞梁之妻孟姜,来迎夫尸。

庄公急命停车,使人上前慰抚,并致吊唁。

孟姜对使者再拜,正色道:我夫杞梁若有罪,岂敢有辱君吊?若其无罪,犹有先人之敝庐,可作灵堂。

郊野并非吊丧之所,卑妾不敢接受。

使者还报,庄公不由大惭:彼乡野村妇,尚知周礼,寡人不敏,实在愧对杞梁!

乃使人随孟姜舆载杞梁尸体,先返杞梁之家,奉以灵位。

自引大军还都,然后亲率诸将出城,前往吊祭。

孟姜接受国君吊祭已罢,奉其夫棺还邑,厝柩郊外墓地,露宿三日,从早至晚抚棺大恸,涕泪俱尽,继之以血。

到第四日下葬之时,大雨如注,齐国城墙忽然崩陷数尺,声如巨雷。

临淄人由此皆云,此是由于孟姜哀恸迫切,精诚所至,感动上。

画外音:因为此段史实,到后世却被以讹传讹,成是范杞梁被秦始皇征夫,为修筑长城劳累而死;范妻孟姜女送寒衣至,闻夫死痛哭,长城为之崩塌。

由此便成为中国四大民间传之一,谓曰孟姜女哭长城。

因其流传之广,影响之深,以至史实湮没无闻。

华周归齐,因受伤过重,未几亦死。

其妻哀恸,虽不如孟姜一般惊动地,也是倍于常人。

华周之妻哭夫殓葬之时,兼以连日暴雨。

由是谷水与洛水互争入河,黄河中游以下俱都泛滥,郑、鲁、齐三国被灾,平地水深尺余。

其后据《孟子》所载:“华周、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

是齐人夫死,其妻皆善哭丧,正源于华、杞二人之妻。

晋侯本欲召集诸侯之兵伐齐,遂因黄河泛滥,大水相阻中止。

齐庄公闻晋侯因阻于水灾罢征,遂大放宽怀。

又自知无法与晋国实力相抗,遂罢恢复桓公霸业大志,转为得过且过,并复与右卿崔杼之妻姜姬淫乱。

崔杼大恨,不堪其辱,遂与左卿庆封共谋,欲弑庄公,并议事成之后,平分齐国疆土。

因闻庄公有近侍贾竖,尝因事遭受鞭刑,心中衔怨,乃贿以重赂,结为内应。

此后凡是庄公一举一动,贾竖俱都报与左、右二卿,声息相通,只待良机。

周灵王二十三年,鲁襄公二十四年,夏五月。

莒君黎比公践行前盟,亲至临淄朝齐。

齐庄公大喜,设飨北郭,款待黎比公,宴席场所便在崔氏府第之侧,不过半里之遥。

崔杼闻而大喜,乃诈称寒疾不去侍宴,只在府中密谋筹备,派兵遣将,要趁机举事,刺杀庄公。

宴飨黎比公当日,齐庄公命众卿大夫皆都侍宴。

环顾席中,见诸大夫皆在,惟崔杼不至,便对庆封低声道:只待席散,卿便随寡人,往崔府视疾问病。

庆封声诺,目视贾竖,暗使眼色。

贾竖会意,悄悄退出宴席,飞跑至崔府密报。

贾竖:主公吩咐,只等席散,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