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真相集

关灯
护眼
第七十二集 乐羊子妻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战,更不准备投降。

一月之后,乐羊派人来催,中山君依旧命乐舒支吾,如是者三。

自乐羊出兵中山,至此将及三年,其城不下。

中山君笑道:魏军必是粮尽,不能战矣。

闻乐羊三让其子,百日不战,魏氏群臣哗然,再次纷纷上书,要求解除乐羊兵权。

魏文子将奏疏皆者压下,只是时时遣使而出,北上劳军。

乐羊对来使道:主公只劳军而不催战,是知乐羊之意。

今盛夏酷热已过,暑气渐消,可一鼓而下中山也。

于是第四次兵临城下。

中山君又派乐舒登城,要求缓兵,乐羊不听,命令擂起战鼓,大举攻城。

前番进言者再次献计,中山君从之,乃使刀手绑缚乐舒,登城交涉,逼迫乐羊退兵,否则立斩不赦。

乐舒站立城头,大呼父亲救命。

乐羊子骂道:不肖之子!

我予你三月之久,不思逃归,此番祸已临头,乞怜何益?

于是不理儿子哀号,下令继续攻城。

中山君见事紧急,无计可施,问道:如此奈何?

进谄者道:可立斩乐舒,以其肉熬羮,装入瓦缶,缒缶下城,送于乐羊,以乱彼心。

若乐羊急火攻心,指挥失宜,我便可出城击之,必获全胜。

中山君荒悖,下令依言而校于是便杀乐舒,以肉羹飨馈乐羊。

守城将士:若不停止攻城,并将乐舒妻子杀害,公将断子绝孙矣!

乐羊接过瓦缶,对之骂道:不肖之子,该当如此下场!

竟将其羮一饮而尽。

随后摔碎瓦缶,向城上喝道:承蒙中山君献羮!

我军中也有烹羮之鼎,以待君肉。

忍悲复登战车,攻城愈急。

魏军见主帅之子被烹,无不怒火万丈,纷纷舍生忘死,蚁附登城。

中山君见事不妙,知道大势已去,乃大骂献计者,下城回宫,自缢而死。

中山国军民见君已死,开城投降。

乐羊子率军入城,遂灭中山之国。

于是悬榜安民,派官值守。

又歇兵数日,其后整顿军马,凯旋而归。

征伐中山之战,自魏文子三十八年兵,至四十一年还国,前后三年有余。

虽然战争时间甚长,但一举灭国,却又惊其甚。

魏文子闻报中山已灭,不由大喜,亲率群臣到城外劳军。

乐羊下车上前,参拜国君,面有傲骄之色。

魏文子故作不知,还于城中,升殿视朝,先命人抱出一箱奏疏,赐予乐羊。

乐羊子启书视之,见每封书中,尽是诋毁自己与儿子通谋,欲降中山君之辞。

于是大惊,汗流浃背,拜倒谢罪,再无骄色。

魏文子大笑:孤若疑卿,岂有今日大功?

于是叙论平灭中山之功,大赏随征将士;更以灵寿赐封乐羊,号为灵寿君。

魏文子既灭中山,就此威势大盛,随即任用李悝为相,实行变法。

镜头闪回,补叙李悝。

李悝又名李克,法家代表人物,魏都安邑(今山西夏县)人。

受业于子夏弟子,曾申门下,曾为中山相与上地守将。

上地位于河西,因与秦国交界,故此李悝常与秦人交锋作战。

时闻晋国正卿魏斯招贤纳士,李悝因此放弃上地,通过翟璜推荐,投于魏文子门下。

魏斯得到李悝大喜,立刻引为心腹,并向其当面问计:孤尝闻家贫思贤妻,国乱思贤相。

我欲拜相,魏成子与翟璜,卿谓孰可?

李悝:臣闻贱者不与贵人谋,疏者不替亲者划。

臣职在宫门之外,不敢参议。

魏斯:孤不以先生为疏,先生休辞。

李悝:主公择相,只看五事则可,不必再问下臣。

魏斯:未知是何五事?

李悝:一观其平素所亲,再观其富时所交,三观其贵时所举,四观其不得志时所为,五观其贫苦时所弃,足矣!

魏斯:先生且退,我已得国相也。

李悝辞出,来拜好友翟璜。

翟璜:主公召先生问宰相之选,其谁当之?

李悝:某已荐魏成子为相。

翟璜闻言变色:我荐屈侯鲋为太子傅,吴起守西河,西门豹治邺,乐羊伐中山。

先生也是我向主公举荐,方得重用。

我有大功于国,何处不如魏成子者?因何先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