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进谄。
楚怀王初时不信,渐被迷惑。
屈原迭遭迫害,终被免官,流放汩罗。
便在魏惠王谋划联合山东各国,共同抗秦之时,张仪却也趁机私离大梁,与齐、楚两国大臣在啮桑(今江苏沛县)相会,商议破坏合纵之策。
次年,张仪向魏惠王进言,并献联合秦、韩,以伐齐、楚之策。
魏惠王经不住张仪舌灿莲花,最终采纳其议,并用张仪为相,以代惠施。
公孙衍闻而大怒,急派人至韩,将张仪联合秦魏攻韩计划告之。
韩惠王如梦方醒,急派人向魏惠王表示归顺,并声言韩魏复合,完全归功于公孙衍。
魏惠王果然因此信任公孙衍,就而疏远张仪。
韩惠王由此服齐、楚、燕、赵四国,皆都支持公孙衍合纵策略。
在五国支持之下,魏惠王复又改任公孙衍为相,并将张仪逐回秦国。
周显王四十八年,显王姬遍垂暮,因念旧情,遂带亲随出京,到过去埋名避难之地巡游。
因气炎热、舟车劳顿,至宝堌堆一病不起,遂病死于吴家阜(今河南鹿邑)。
因遗体难以送回都城,就地丧埋葬,称为显王墓。
镜头闪回。
姬扁被立为储君之时,遭到王室诸子忌恨,派人暗杀。
大将吴震保护太子冲出都城,一路向东,见前方大河挡路,遂背起姬扁,跃上船,奋力划渡。
追兵万箭齐,吴震脱其盔甲遮在姬扁身上,摇撸划船,终于脱离险境。
吴震身中数箭,血流如注,行至宝堌堆西北浅滩,伤重而死。
姬扁其后返国,为王四十八载,老来思及往事,重游宝堌堆,未料死葬于此。
闪回结束。
周显王既崩,子姬定即位,是为周慎靓王。
与此同年,燕易王薨逝,子燕王姬哙即位。
齐靖郭君田婴有四十个儿子,田文乃贱妾所生,但倜傥智略,劝父亲散财养士。
靖郭君从之,便使田文主家,接待宾客。
宾客争誉田文之美,皆请靖郭君册立此子为嗣,靖郭君从之。
田婴病卒,田文继嗣为薛公,号曰孟尝君。
因遍招诸侯游士及有罪亡人,皆为之筑舍立业,给予厚遇,并存救其亲戚。
坐间食客常有数千人众,各以为孟尝君亲己。
孟尝君奉齐王之命使楚,楚王厚礼以待,并赠以自己所卧象牙之榻。
孟尝君爱如珍宝,遂令家臣登徒直率领家甲亲兵,护送象牙床回国。
登徒直奉命,甚觉为难,便向门客公孙戌问策:此象牙床价值千金,若有丝毫损伤,既卖妻子儿女,亦不能偿也!
公若使我躲过此差,我有祖传宝剑赠公。
公孙戌应之,乃入见孟尝君道:各国之所以争请公子担任国相,是因公子扶助弱贫,存国延嗣,钦佩公子仁义廉洁。
今公子方才至楚,就受楚王象牙床厚赐;则尚未到至诸国,将以何物以献公子哉!
孟尝君信以为然,于是谢绝楚王象牙床之赐。
公孙戌见目的达到,喜而告辞,快步离厅下堂。
孟尝君深感奇怪,急命人将其召回。
孟尝君:卿何来时心事满腹,去时趾高气昂、神采飞扬哉?
公孙戌见被识破心事,不敢隐瞒,只得将登徒直贿以宝剑之事之。
孟尝君于是令人悬榜于门:能宏扬田文名声,止我过失者,即使私受馈赠无妨。
出使诸国归齐之后,孟尝君名声大噪,更大筑馆舍,以招下之士。
凡士来投,不问贤愚,无不收留,下亡人及有罪者并皆归之。
孟尝君虽贵,饮食与诸客相同,并无二致。
一日待客夜食,因有仆人立于案前侍候,无意间蔽其火光,遮住孟尝君面前饭食。
时有侠客初次来投,正在座郑见仆人遮遮掩掩情状,便怀疑自己案上饭菜,必与主人饭食不同,定有优劣之分。
于是心中不快,便即投箸不食,起身请辞。
孟尝君不明所以,起初一愣。
见客人目视自己桌案,便明其意,于是不动声色,起身挥令侍仆走开,笑道:客人若去,田文不敢强留。
便请至前,以礼话别再走,未知可否?
侠客见主人有礼有节,遂怀忿上前,便要话。
此时灯光映照,案上饭菜一览无余,却与自己案上饭食一般无二,样样相同。
其客叹道:孟尝君待士如此,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