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田单愈感觉可有可无,只在朝堂上碍眼。
赵威太后知此,遂以三城并共五十七邑,交换田单至赵,封为都平君,使为上将。
田单既为赵国上将,遂率军北伐,攻下燕国三座城。
画外音:自此之后,史册便无关于田单任何记载。
估计未久便即亡故,或者不知所踪,成为千古之迷,亦未可知。
田单平生结果,于此略作交待。
秦王虽然还兵班师,仍复遣人至赵,致书于平原君赵胜:寡人闻君高义,愿为布衣之交;君幸过秦邦,寡人愿为十日之饮。
平原君不敢私自答复,便持书入宫,呈与赵王,并请太后示下。
赵威后:秦乃虎狼之国,昔孟尝君入秦,几乎不返。
今邀平原君往秦,必还是因为魏齐之故。
你等众卿商议一下,如何行止。
以老身之见,勿乃不可?
廉颇进言:昔蔺相如一介文士,尚独身入秦,完璧归赵。
公子若不往,反引其疑。
赵王年幼,不禁吓唬,亦恐秦王怒,便令赵胜,同秦使一同西入咸阳。
秦王设宴相待,举卮贺道:今得见公子,足慰平生。
然我丞相范君,乃寡人之太公望,其仇人魏齐托身君府。
公子可使人归取其头,以毕范君之恨,即寡人受君之赐。
君必不交出魏齐,请恕寡人无礼,亦要屈留尊驾,不放公子出关。
平原君:大王以书相召,赵胜奉命而至,而以威劫之,下皆知曲直所在。
休魏齐不在胜府,既以性命相托,常人亦不肯卖友求荣,况赵胜乎?
秦王知其不肯负魏齐,非但不怒,反而深加赞叹。
遂以礼款留,复使人寄书赵王:
魏齐之头旦至,平原君则夕返。
赵王见书大惧,议于其母:寡人岂为他国亡臣,易我宗亲公子?
威太后称是,乃命人带兵,去平原君家索取魏齐。
魏齐却又提前闻讯,就而逃出平原君府,往投相国虞卿。
虞卿见魏齐来投,竟然放弃相印,车载魏齐,潜出邯郸,一同逃至魏都大梁,来投信陵君魏无忌。
信陵君早知魏齐与范睢恩怨,畏秦问罪,面有难色。
虞卿看破,大怒而去。
侯生当时在座,对信陵君道:虞卿乃世之大贤,得罪可惜。
信陵君闻言大惭,急使舆人驾车,疾驱郊外,在后追之,欲要请回府郑因策马狂追,前车已是遥遥远望。
信陵君于是顺风高喊:虞卿停车,赵胜有话!
魏齐与虞卿正走之间,听到后面马蹄声急;回头看时,又闻平原君立在车上高声叫唤,似乎是命令前面停车。
魏齐以为平原君必是后悔,前来擒杀自己,遂对虞卿长叹。
虞卿:我兄叹者何来?
魏齐:是我一时不察,得罪范叔,又累平原君被羁咸阳。
更累先生,为我弃相逃奔。
便请先生将我级献给秦王,然后自归邯郸。
某当初不辨贤愚,今又乞此残喘何为!
罢,即引肋下佩剑,横剑自刎。
虞卿急忙伸手夺剑,然而只差一瞬,魏齐喉咙已断,鲜血喷涌。
虞卿见好友既死,乃跳车亡走山林,避免与信陵君相见。
信陵君快马追及,见到车中魏齐尸,叹道:可惜因为此贼,使我得罪贤人也。
便在此时,赵使已经闻讯追到,请赐魏齐之,以换平原君归国。
信陵君见人既死,不若以其级换回好友赵胜,于是便割魏齐之,交给赵使,然后掩埋尸身于郊。
赵使去后,信陵君复又派出府中人马,四处遍寻虞卿,却是徒劳无功。
虞卿既为魏齐放弃相位,又终究没能保其性命,因感慨世情凉薄,遂隐居于白云山中,着书讥刺时事,名曰《虞氏春秋》,就此终老。
赵王既得魏齐之,便使人星夜送至咸阳。
秦王大喜,遂命人送至相府,交给丞相。
范睢终获仇人之,遂命漆其头为溺器,以报当年弃厕遭溺之恨。
秦王见丞相仇人已得,遂礼送平原君出境,还于赵都邯郸。
赵王因虞卿弃相远走,便拜平原君为相国,以代虞卿之位。
范睢入宫谢恩,趁便进言秦王,请迁王稽为河东守,郑安平为偏将军,以报救命及引见之恩。
于是竭力为秦国筹谋,近攻韩、魏,远交齐、楚。
因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