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真相集

关灯
护眼
第八十七集 赵括拜将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齐国史太后贤而多智,遂命使者以玉连环以献,并传语史太后:齐国有能解此环者,秦王有生之年,不复与齐国为担

齐王建见此玉连环大奇,便聚众臣于朝,研究半日,皆不得其解。

秦使见此,面现讥讽之意。

史太后见而大怒,即取金锤在手,一下击断其环,谓秦使道:传语秦王,老妇解矣。

使者大惊,拜辞还秦,以此回复秦王。

范睢惊道:此妇若在,齐国不可侵犯!

范雎相秦,欲谋取道蜀中,南下灭楚。

遂命由秦入蜀群山峻岭中开凿栈道,是谓褒斜道。

南起褒谷口(汉中市大钟寺附近),北至斜谷口(眉县斜峪关口),沿褒斜二水并行,贯穿褒斜二谷,故名褒斜道,也称斜谷路。

乃为古巴蜀通秦川主干道路,全程五百里。

褒斜道建成,秦国军需粮草也可通过栈道,将巴蜀军粮源源不断运送至咸阳。

栈道开通,不但便利秦、蜀间往来交通,也使秦国用兵更加灵活,可由蜀地出击荆楚。

在中国隧道建筑史上,褒斜道开凿最早、规模最大、沿用时间最长,功莫大焉。

栈道修成之后,秦国便不断恫吓楚国,扬言将由蜀地顺江而下,不消几日,就可踏平楚国。

平原君赵胜自交换魏齐级还赵,深以为耻,遂以重金招徕下谋士,皆都聚集赵国,讨论合纵盟约,以图再联六国抗秦。

秦昭王闻之深以为忧,遂与范睢商议对策。

范睢:大王勿忧,臣可使其合纵之盟,瞬间土崩瓦解。

秦王:何以为计?

范睢:秦王对于下策士,平日并无怨仇,故其为平原君谋划攻打秦国者,不过是为借此升官财而已。

王若掷以肉骨,则必相争,不及谋秦矣。

秦王:此言何意?

范睢:大王请观宫中众犬,睡有睡姿,立有立态,行有行貌,止有止相,彼此无争。

然大五若弃骨于地,则众犬必哄然上前,呲牙咧嘴,凶残以夺。

何哉?因生争抢之念也。

秦王恍然大悟,笑道:任先生自为!

范睢遂派心腹门客唐雎为使,予以五千金,以车载之,并美女乐伎,往赵国武安。

唐雎受命,因载黄金美女来到武安,在城中招摇过市,并于饮驿中大张宴席,悬榜于门。

其榜文略云:赵人凡不参与谋伐秦国者,可为座上之宾,并赐黄金。

于是身在赵国之士,凡与平原君共谋攻秦者,不得其门而入。

而凡入内饮宴,并领赐黄金游士,就此皆都亲秦。

未过十余日,唐雎散尽五千金,空车而还。

范睢问明此番宴客赏金情状,大喜赞道:先生散士,奇功不。

然谋伐秦者众,散之未完,尚须再往。

先生此去,可不分是否谋秦,皆予赐金。

五千金散罢,即算功!

于是使人复于国库中再出五千金,装载车上。

并就怀中掏出一块玄铁令牌,交付唐雎手中,秘密嘱道:卿再宴客之时,可将此物高悬大堂正壁,必有奇效。

唐雎接牌在手,见只有掌心大,正面镌以“文能安邦”

,背面刻以“武能定国”

;两面上方又各有相同四字:鬼谷之令。

唐雎惊道:鬼谷老祖令牌!

范睢嘘道:悄言!

唐雎会意,郑重纳入怀中,复载黄金美女,东出函谷关,来至武安,依如前面所为。

但此番不分是否合纵谋秦,凡为纵横谋士,皆都列座厅中,使美女奏乐,并赠黄金。

因有前番享客赠金在先,众士皆都引为奇谈。

有自列国远路赶来,未逢其会者,亦正自懊恼不迭。

此番唐雎再至,愈加轰动,几乎下游之士皆知,来者过半。

唐雎每日宴客百人,计两月而罢,共计接待列国谋士五千人,每让金一斤。

此时战国四公子,孟尝君已经年迈,平原君、信陵君及春申君闻此,皆都惊叹。

画外音:其实宴乐分金,倒是事。

尤其每日宴会,众士举头便能看见正壁之上,高悬鬼谷令牌,这才是宴客分金真正用意所在。

当时凡是下游之士,用兵奇才,哪个不识鬼谷令牌?于是下皆知,秦国背后实有鬼谷门撑腰。

便有不识此牌者,则为抢夺黄金,也已大起内讧,互分门派而斗。

因此唐雎还归咸阳之时,江湖上已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