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真相集

关灯
护眼
第十六集 智擒韩信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十有余世,至于太王、王季、文王、武王,诸侯归之,遂灭殷商,终为子。

及成王即位,周公相焉,乃营洛邑,以为此乃下之中,诸侯四方纳贡,取其四方远近道里均平。

然洛阳为都,有德则易以王,无德则易以亡。

故周之盛时,下和洽,诸侯、四夷莫不宾服,效其贡职。

及其衰落,下诸侯莫朝,周王便不能制。

非唯其德薄,亦形势弱也。

刘邦:善。

朕以洛阳为都,因何不可?是因德薄,或由势弱?

娄敬:今陛下起自丰沛,席卷蜀汉,还定三秦,与项羽战于荥阳、成皋之间,大战七十,战四十;使下之民,肝脑涂地,父子暴骨中野,不可胜数,哭泣之声未绝,伤夷者未起。

而欲比隆于成、康之时,臣窃以为不可相提并论也。

非因德薄势弱,王气衰也。

刘邦:则卿谓何处,王气正盛?

娄敬: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立具也。

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府者也。

臣请陛下入关而都之,则山东虽乱,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

夫与人斗,不搤其亢,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

今陛下若能听臣,西入关中,案秦之故地,此亦扼下之亢,而拊其背也。

当时殿中,皆是衣锦绣缙绅之辈;娄敬独自衣褐,侃侃而谈,旁若无人。

汉帝闻而不决,乃问群臣:众卿以为,娄敬之论如何?

群臣皆乃山东诸国之人,闻言不悦,争相驳斥娄敬之论。

曹参率先言道:此腐儒之言也。

周王据洛,延祚数百年之久;秦据关中,则二世即亡。

洛阳东有成皋,西有崤、渑,背依黄河,南临伊、洛,其固亦足恃也。

诸卿闻此,纷纷附和,扰攘不休。

汉帝犹豫,又问张良。

张良笑道:依臣观之,诸公所言有私,非为国计。

洛阳虽固,不过数百里,田地瘠薄,四面受敌,非用武之国。

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

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

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

诸侯安定,则以河渭漕挽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亦可顺流而下,足以委输。

此谓府之国,子之都也。

娄敬之甚善,惟愿陛下听之。

张良分析全面深刻,加之素负重望,又深得刘邦信赖,故此众臣再无异言驳之。

汉高祖意决,颁令择日车驾西向,命百官文武携家眷以随,就此迁都长安。

又拜娄敬为郎中,号曰奉春君,赐姓刘氏,又厚赏虞将军。

由此刘敬只为一策,便即平步青云。

张良素日好道,自灭秦之后,便延请道家高士赤松子在府,与其研讨养生之术,并习辟谷升举之术。

因恐骇人听闻,故自称多病,延请道派郎中炼制丹药,以助自己祛病延年。

今见下大事已定,不愿再随汉高祖入关,即就此辟谷绝食,杜门不出。

又佯作病危之状,故使百官同僚来探,以达于子。

高祖闻此大惊,果派陈平前往府中探疾。

张良见陈平前来探病,遂摒退家人,请至内室,就枕边拿过一只木匣,递予陈平:此乃我鬼谷门治世宝典,用兵秘要。

今奉我师黄石公遗命,以此授卿,代领本门第七代掌门之职,卿其勿辞,且宜珍重。

兴汉扶民,制衡下,底定汉家江山,其权皆在于卿。

陈平再拜恭领,启匣视之,见内中有一卷古书,名曰《鬼谷子秘籍》,又附一卷帛书,乃是《鬼谷门历代掌门谱系》,上有六十四代掌门名册,第七代掌门,赫然上书己名。

张良:此乃江湖秘事,非关庙堂,切勿轻泄。

陈平领命,知道张良归隐之意已决,遂不再劝,告辞而去。

画外音:张良手中本有三卷书,一曰《太公兵法》、二谓《鬼谷子秘籍》,三是《黄石公六略》。

三卷书,只佣鬼谷子秘籍》乃是鬼谷门秘传,其余二卷实乃兵家要术,不敢妄传;再据张良素日观察,陈平虽然智计百出,但为人贪鄙,故此不肯尽授。

陈平辞别张良,回府藏好鬼谷秘籍,复再入宫,向汉帝奏留侯病危。

高祖大惊,亲至留侯府宅探病。

因见张良精神萎顿,面色蜡黄,不由下泪。

刘邦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