旨已毕,复将二吕唤至榻前,殷殷嘱道:高帝平定下,与大臣订立白马之盟,非刘氏宗族称王者,下共诛之。
今吕氏称王,刘氏宗族与大臣皆怀不平。
我即死矣,皇帝年轻,大臣可能生兵变。
尔等须要牢握军队,守卫宫殿,不要离宫为我送葬,免被人制。
二吕拜受遗命,告辞而出。
吕后为收买朝中文武重臣,又诏赐各诸侯黄金千斤,将、相、列侯、郎、吏都按官阶赐给,吩咐自己咽气之后,便即大赦下。
又留下遗嘱,命吕产担任相国,册封吕禄之女为皇后。
八月一日,吕雉病死,终年六十二岁,与汉高祖合葬长陵。
吕后既死,朝廷矛盾骤然激化。
其时樊哙早死多年,军中袒刘将士蜂起。
吕氏诸侯王恐遭刘氏迫害,于是便在吕禄家中秘谋造反篡位,趁此夺取刘汉政权。
吕禄另有一女,乃是朱虚侯刘章之妻。
闻知诸吕阴谋,乃以丈夫刘章口气,亲笔作书,派人潜出长安,前往临淄,寄呈刘章兄长齐王刘襄。
其书略云:
吕氏欲谋篡逆,夺我刘氏社稷。
兄览此书,务必即举国之兵,西向平贼。
弟与东牟侯刘兴,控制长安,以为内应。
诛灭吕氏集团之后,即立兄长为帝,绝不食言。
齐王刘襄览书,便与舅父驷钧、郎中令祝午、中尉魏勃计议,暗中部署兵。
未料齐王行事不秘,被齐国宰相召平闻知,就派士卒围住王宫,欲助诸吕平乱。
魏勃闻此大惊,急来私见召平,进言诳诈:齐王造反,其事难成;便欲兵,亦无虎符为凭。
相国以兵包围王宫,实为朝廷出力,臣请为先锋,替相国打此头阵。
召平信以为实,便给付魏勃兵符,使其领兵包围王宫。
魏勃掌握兵权之后,却立即引兵围住相府,召平反而被逼自杀。
于是刘襄下令:以驷钧为宰相,魏勃为将军,祝午为内史。
尽出国中兵力,以向长安。
齐王兵,又派祝午东行,来见琅邪王刘泽,以计诳之。
刘泽:贤卿来此为何?
祝午:太后驾崩,吕氏将欲作乱,齐王受朱虚侯及朝中文武之托,兵讨之。
只因齐王自谓晚辈,且又年轻,不懂军事;而殿下熟悉用兵之道,愿举国中之兵,以付大王。
齐王不敢离开军队,派臣来请大王到临淄相会,商议大事,并率齐军往西,平定关中之乱。
刘泽信以为真,于是命令大军随后,自己带领少数随从,离开琅琊,快马奔驰临淄。
刘襄乃命魏勃扣留刘泽,夺其兵符,派祝午持符回转,调集统率琅邪国兵力。
刘泽却也是个多谋之士,见遭欺骗,便劝诱刘襄道:齐悼惠王刘肥,乃是高皇帝长子。
如此来,殿下便是长孙,应当继位为帝。
今朝中大臣无主,而我在刘氏家族中最为年长,必待我去,以定决策。
殿下留我在此无用,不如派我入关进京,商议迎立殿下大事。
刘襄深以为然,遂增派车马,护送刘泽前往长安。
送走刘泽之后,刘襄立即兵向西,进攻济南郡,并传檄各路诸侯。
檄文略云:
高祖平定下,封嫡长子悼惠王刘肥在齐。
悼惠王去世,留侯张良立我为齐王。
至惠帝驾崩,吕后专权,听任诸吕擅自废除高帝子孙,连杀三位赵王,又灭梁、燕、赵三国,王于吕氏家族,将齐国一分为四。
忠臣进谏,吕后惑于乱臣不听。
今吕后崩俎,皇帝年幼,不能治理下,必依恃诸侯。
奈吕氏擅占高官,聚兵耀武扬威,劫持列侯忠臣,假托帝命号令下,帝祚因现危机。
今我举兵进京,诛伐不应为王者,传檄下,各宜奉行!
相国吕产闻报齐王起兵为乱,遂派大将军灌婴引军出京,往东迎击。
灌婴引兵前至荥阳,与诸将计议:吕氏领兵占据关中,欲危刘氏自立。
我今若打败齐军回报朝廷,是增吕氏之势,与先帝子孙为担诸公以为如何?
众将:决计不可。
愿奉将军之命,共保刘氏江山社稷!
灌婴见众志一心,于是驻军留守荥阳,派使者通告齐王刘襄及诸侯联军,愿与诸侯王联手讲和,以待吕氏叛乱,共同诛之。
刘襄得书大喜,就向西攻取济南郡,屯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