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真相集

关灯
护眼
第二十一集 贾谊上疏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力挽乾坤,结局皆大欢喜。

汉文帝留下二位丞相问政,陈平早已看出,子其实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于看不惯周勃恃功自傲,欲罢其相位而已。

故此一面任其先受一番尴尬,以顺子心意,再轻轻数语妙答,以救周勃之危,替其解脱。

此是二人最后一次配合,皆得保全官职富贵。

闪回结束,书归正本。

陈平谢世,文帝重新起用周勃,命其为相。

十个月后,因当时列侯都住在长安,京城粮食供应不足。

文帝于是下诏,命令列侯各归封国,不得滞留长安。

列侯贪恋朝中权位,各寻借口留在京城,不肯归封。

文帝怒,复命免除周勃相国职位,使其带头表率,回归封地绛县。

周勃回到封地年余,每当河东郡守、郡尉巡行到达绛县,便想起当年高祖伪游云梦,借机擒拿楚王韩信之事。

因畏惧被诛,便常身披铠甲,命家兵卫护,才敢来见郡守、郡尉。

此后便有人借此上书,告周勃想要谋反。

汉文帝览奏,半信半疑,遂诏命廷尉前往绛县,审明回奏。

廷尉又将此事交给长安令处理,于是捕捉周勃,下狱拘审治罪。

周勃恐惧异常,兼又拙于言辞,不知怎样答辩。

狱吏渐渐欺辱,周勃以千金贿赂狱吏,请其开恩。

狱吏知道周勃为人忠厚,不会谋反,意欲救之,就在牍板背面写上一行字,相隔监门示之。

牍板之上写道:请公主出面,向太后求情。

狱吏所公主,乃是汉文帝之女,嫁给周勃长子周胜。

周勃一见大喜,恍然大悟。

由是待长子周胜前来探监之时,命其还家与公主,令其入宫见其祖母,为自己作证未反。

并命将多年来朝廷增封及赏赐财物,都送给国舅薄昭,同时请其上奏美言。

案件审至紧急关头,薄昭果然替周勃出力,连夜进宫,向姑母薄太后进言。

太后也早自孙女口中得知此案,认为周勃没有谋反情事。

来日文帝临朝之前,来向太后请安。

薄太后忽暴怒,抓起头巾,向文帝身上掷去,厉声喝骂:绛侯周勃,乃三世老臣,功高盖世。

又身挂皇帝赐给印玺,在北军率领十万铁骑,不在那时谋反;如今身居县封国,反倒要谋反不成!

汉文帝此时已经看到绛侯在狱中供辞,知其被屈含冤;又见母亲暴怒,急忙拜倒谢罪:太后休怒。

狱吏也是刚查清楚此事,上报绛侯无罪,孩儿这就马上放他出狱。

于是立派使臣,持节前往刑狱,释放绛侯,复其爵位封邑。

绛侯出狱,谢恩还府,对家人叹道:我曾领百万大军,怎知狱吏尊贵如此!

于是回到封国绛城,安度晚年。

乃于孝文帝十一年去世,谥号武侯,落得善终。

刘恒为帝,一面与民休养生息,一面巩固皇权。

除重封周勃、陈平、灌婴等先帝旧臣,跟随自己由赵国入朝官员,皆都官至列卿。

除保留旧有诸王,为张威势,又封宗室。

文帝诏命:立帝妃窦氏为皇后,长子刘启为太子。

原赵幽王刘友之子刘遂,立为赵王;徙封原琅邪王刘泽为燕王;立刘遂之弟刘强为河间王;朱虚侯刘章为城阳王;东牟侯刘兴居为济北王。

皇子代王刘武,徙为淮阳王;太原王刘参,徙为代王;皇子刘揖,立为梁王。

赐封已罢,乃大力推行无为而治,休养生息。

文帝三年,济北王刘兴居动叛乱,开启同姓王武装反抗汉廷先例。

汉文帝派兵镇压,叛军土崩瓦解,刘兴居被俘自杀。

三年之后,皇弟淮南王刘长又举叛旗;尚未行动,即被朝廷觉。

文帝派人传讯刘长入京,罢其王位,配蜀郡。

押送途中,刘长绝食而死。

两起叛乱虽被平息,但朝廷中有识之士,认为诸侯王已成为对抗朝廷分裂势力,非解决不可。

太中大夫贾谊,就是其中突出代表。

镜头闪回,叙述贾谊来历。

贾谊生于洛阳,少有才名,师从荀况弟子张苍。

能诗善文,闻名于世。

河南郡守吴公将其召致门下,非常器重。

在贾谊辅佐下,吴公治理河南郡,成绩卓着,时评下第一。

汉文帝听闻河南治理有方,擢升吴公为廷尉,位列朝班。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