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观令媛相貌,贵不可言。
尤其将来所生之男,当为子。
魏媪以为奉承之语,厚赐送出,将信将疑。
待女婿魏豹还府,便将此言诉之。
魏豹却是深信许负之言,由此见风使舵,背叛汉王,结盟项羽。
然而最终败于韩信,被杀于荥阳。
汉王终得下,感激许负当年激励自己,遂封其为鸣雌亭侯。
许负当时年仅十九岁,且是举国唯一以女子之身获得封侯者。
其后皇帝选秀,许负进言,薄姬当贵为子之母,高祖深信其言,于是纳之为妃。
薄姬生下皇子刘恒,许负又进言,朝廷将来必起纷争,为保刘恒安全,宜早放封地。
高祖从之,即立八岁刘恒为代王,都于晋阳,故于吕后之乱中得以保全。
吕氏被平灭之后,刘恒终于继位为帝,便以陈平、周勃为左、右丞相,立薄妃为太后。
汉文帝感念许负拯救自己母子恩典,称为义母,又称许负之夫裴钺为义父,封洛商侯,秩两千石。
特将义母请到宫中,使为宠臣邓通及上将军周亚夫看相。
许负:周亚夫三年后定然封侯,封侯之后再过八年,定为将相,把持国柄,贵重一时。
不过为相后再过九年,必然饿死。
邓通官运亨通,官可到至上大夫,但亦因饥饿而死。
当时文帝及邓通、周亚夫闻此,皆都不信。
但其后事实,全如许负所言。
文帝九年,许负五十大寿,文帝为义母贺寿,并赐封其子裴洛为郎中令。
许负因见下太平,便请致仕归隐,后接任骊山派掌门之位,是为第五代骊山老母。
闪回结束,东方朔叙述骊山老母生平完毕。
汉武帝闻罢,大为赞叹,便悔错杀郭解,因而恼恨丞相公孙弘。
汲黯看透此节,遂趁机上疏弹劾:公孙弘身居三公要职,俸禄冠于文武百官,却盖粗布衿被,是欺世佞君、沽名钓誉之举。
慈大奸似忠之辈,不可使其久居相位。
汉武帝以此奏疏示于群臣,诏命公孙弘自辩。
未料公孙弘坦诚承认己过,并对汲黯大加赞誉一番。
然后又道:春秋战国之时,齐国各出名相一人,前为管仲,后乃晏婴。
管仲奢侈越礼,晏婴勤俭为国,为臣欲效晏婴为国,不学管仲越礼也。
武帝闻罢,反而认为公孙弘胸怀宽广,谦让有礼,便被他巧言骗过,愈加厚待。
公孙弘经疮劾,也便反躬自省,因在相府修建宾馆,广纳下贤才;并继续躬行节俭,每餐只吃一种荤菜,所有俸禄全部用以养客,以致家无余资。
汉武帝因连年动兵,反击匈奴,故而耗费甚巨,入不敷出。
河南人卜式上书,愿捐献一半家产,以助边事,而且别无所求。
武帝以为奇事,乃问卿相重臣,对此意见如何。
公孙弘奏道:厚施而不望报,此非人之常情。
所谓有功不赏,有罪难罚。
如其依仗此功,纵容子孙扰乱法纪,则无以绳之。
依臣之见,陛下不可允准其请。
武帝果听公孙弘之言,未予正式答复。
元朔六年,淮南王刘安事。
公孙弘认为诸侯谋反,是自己为相不称,因此上书,请辞丞相之职。
武帝赐予公孙弘牛酒布帛,不从其辞。
元狩二年春,公孙弘薨逝于任上,为相六年,谥号曰献。
其子公孙度时任山阳太守,子恩命继嗣平津侯爵。
提拔御史大夫乐安侯李蔡,接任丞相之职。
元封年间,汉朝社会经济展,国势强盛无比。
为统一沿海地区,展近海与远洋交通贸易,汉武帝加强造船业,建立水师,前后七次巡海航校
元封六年十月,汉武帝第四次东巡至海上,并查元封元年所派出海寻仙船队下落。
此是秦始皇死后百年,第三次入海求仙浪潮兴起,规模、人数皆有过之而无不及。
各地方士闻此,争先恐后来到京城,莫不自言手握禁方,能求神仙。
时有齐人李少君,乃黄石公门徒,入山修道数十载,常行海上,遍游仙山诸岛。
常对人自称七十岁,世人不知其寿究竟几何;连其籍贯及平生经历,亦都讳莫如深。
精研祭祀灶神求福、种谷得金、长生不老方术;又善驱鬼神,擅用药物,自谓能使人返老还童。
李少君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