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真相集

关灯
护眼
第三十一集 苏武牧羊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月,亦即去世。

于是四位皇子之中,刘弗陵虽为幼子,年仅五六岁,但极受汉武帝宠爱,并以为其行为举止,很像自己少年之时。

汉武帝有心立其为太子,但因子幼母壮,犹豫不决。

赵氏随侍子,在甘泉宫修养,因犯有过错,受到汉武帝斥责,以至忧郁而死。

钩弋夫人死时,暴风空起,刮起满灰尘,笼罩京师,吏民无不感叹哀伤。

汉武帝便问左右近侍:对于钩弋夫人赵氏之死,外面有何议论?

左右答道:人皆谓陛下既然欲立其子,何必非杀其母?

汉武帝道:此间道理,是非愚辈所知者。

主幼母壮,是为古今乱源。

女主独断骄横,淫荡放肆,无人能止。

汝等不闻吕后事乎?当年便即几乎葬送我刘氏下。

左右闻此,无语可答。

后元二年二月乙丑日,汉武帝病笃。

弥留之际,立刘弗陵为太子。

丙寅日,汉武帝对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四人加以任命,要求四人接受遗诏,共同辅佐幼主。

丁卯日,汉武帝驾崩于五柞宫,享年七十岁。

戊辰日,刘弗陵继位,史称汉昭帝。

昭帝即位,大将军霍光、左将军上官桀作为顾命大臣辅政,把持军政大权。

因其二人一向与李陵交好,就派李陵好友陇西人任立政等三人为使,出使匈奴,招请李陵归汉。

任立政到达匈奴王廷,单于置酒款待,李陵、卫律皆都在座。

任立政虽然得见到李陵,但不能私下讲话,便用目光示意,将佩刀上金环弄掉,趁捡环时,又握住李陵脚跟。

李陵心中会意,知道汉使是以金环暗示自己“今可归还”

,但不置可否。

单于接待宴罢,任立政等三人归于饱驿。

此后李陵、卫律整备牛酒,前往馆驿慰问汉使,一起博戏畅饮。

二缺时皆穿匈奴服装,并蓄匈奴式。

酒过三巡,任立政时见除却卫律及李陵之外,再无旁人在侧,以为机会难得,便大声道:汉朝新君即位,已宣布大赦,国内安乐。

陛下年少,由霍光、上官桀辅政。

欲以霍光及上官桀故旧之情,以及下大赦诏命,挑动李陵归国之意。

李陵闻此,沉默良久,以手摸,叹道:我已着胡服多年,不惯汉装矣。

稍顷,卫律起身更衣如厕,出于帐外。

任立政乘机道:少卿,公所受冤苦,举朝皆知。

武帝虽然屈杀公之全家,但死者死矣,难以生还。

霍子孟、上官少叔来时嘱我,特命问候将军。

李陵闻言动情,问道:霍公与上官大人可好?

任立政道:二公辅政,皆请少卿返回故乡,富贵勿忧。

李陵啜泣流涕:少公,我回去容易,只恐再次蒙受耻辱,无可奈何!

话未完,卫律复返,听到最后一句,乃接口道:“少卿贤能之人,大可不必只在一国居住。

昔陶朱公范蠡遍游下,由余自西戎而至秦国,公等尚何谈故国他乡之语!

罢拱手告辞,显是话不投机。

任立政又问李陵:少卿之意,亦同卫公耶?

李陵低头叹道:大丈夫犯错,一之为甚,岂可再乎?某不能反复无常,再次蒙羞。

任立政知其意决,遂不复言,乃转换话题道:苏中郎在此,与少卿曾相会否?

李陵长叹一声:苏公高洁,我不如之!

镜头闪回,叙苏武出使匈奴之事。

苏武乃关中杜陵人,汉右将军苏建之子。

年轻时凭父亲庇荫,与兄长苏嘉、弟苏贤皆官拜郎中,后升任栘中厩监。

汉武帝不断讨伐匈奴,双方多派使节互相侦察。

匈奴扣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批人,汉朝也扣留匈奴使节相抵。

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即位,恐受汉朝攻击,主动送还之前所扣押汉使路充国等人。

武帝赞许,遣苏武以中郎将身份,持节护送扣留在汉诸匈奴使者回国,并赠送礼物,以答谢单于。

苏武同副中郎将张胜及使臣常惠等,并招募士卒、斥候百余人一同前往。

未料到至匈奴,适逢缑王与虞常等谋反,策划绑架单于母阏氏投奔汉朝。

虞常在汉朝时与张胜有旧,便私谓曰:弟闻汉朝皇帝深恨卫律,我可替汉子杀之。

我母弟在汉,亦望能得子赏赐。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