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真相集

关灯
护眼
第四十集 制谶献符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他入内。

王闳应诺,与承旨官同出,传唤董贤入内。

董贤上殿,见王政君昂然高坐,便感不妙,只得大礼参拜:臣参见太皇太后。

王政君:罢啦。

我来问你,卿为三公之,将如何安排大行皇帝丧事?

董贤回答不出,免冠道歉:皇帝陛下猝然大行,臣实措手不及,惟太皇太后之命是听。

王政君:不是大行皇帝猝然驾崩,实是你太过年轻,不谙国典之故。

这也罢啦,也难怪你。

新都侯王莽前任大司马时,曾处理过先帝丧事,知晓旧例,我令其助你。

董贤叩谢:太皇太后圣明,臣惟命是听!

王政君冷冷一笑,遂遣承旨官持节,召见王莽入宫。

王莽奉旨入宫,路上心中早有计较。

到达朝堂之后,先与尚书耳语一阵,尚书频频点头。

王莽随同承旨官入内,向王政君大礼参拜:臣王莽参见太皇太后。

王政君:赐平身。

王莽:臣谢恩。

王政君:卿可知召你进宫,所为何事否?

王莽:臣不知,或与大行皇帝丧仪有关?

王政君点头,正欲话,尚书执笏而入,拜倒高呼:太皇太后,臣有本上奏。

王政君:有本奏来。

尚书:臣不惧万死,要弹劾大司马董贤大不敬之罪。

董贤在旁听见,颜色更变。

王政君:你果然罪该万死,竟敢弹劾当朝三公之。

不知所为何事?

尚书:董贤正因高居三公之,且受先帝殊宠,却在先帝卧病时不亲侍药,故有大不敬重罪。

若不重惩,则何以约束朝中众卿?

王政君:如此来,卿言甚是。

怎奈皇帝刚刚大行,不宜对朝中重臣擅动刑罚。

也罢,哀家可以法外施恩,免除对大司马董贤惩处,但自此之后,不得出入殿中司马府门。

董贤,对此薄惩,你可有不服?

董贤:臣知罪,臣愿受罚,并谢太皇太后恩典。

于是悻悻地磕一个头,徒殿庭以外,免冠赤脚,跪拜谢罪。

回府之后,一夜无眠。

镜头转换,日落日出,又是新的一。

次日清晨,谒者持太皇太后诏书,径至大司马府给董贤下诏。

董贤跪接,闻其诏略云:

自高安侯董贤入宫以来,阴阳不调,灾害并至,平民遭罪。

董贤不懂事理,担任大司马重职,身为三公之,近不能服众,远不能托安边。

今收回大司马印绶,罢官回家听勘。

谒者宣旨已毕,将旨意塞入董贤手中,转身出门便回。

董贤脸如死灰,愣怔半晌,惊惧至甚,便与妻子吞毒自杀。

家人恐惧,趁夜埋葬,不敢声张。

王莽探知董府出丧,且惊且喜,又指使大司徒孔光,上奏太皇太后:董贤以谄媚邪佞封侯,父子把持朝政,兄弟并受宠爱,大举建宅筑茔,与皇上陵墓无异,费用以万万钱计,国库因此空虚。

又父子傲慢不敬帝使,受赏不拜,罪恶昭彰。

董贤自杀伏罪,父董恭又在棺上涂朱,雕以四季之色,左苍龙,右白虎,上附金银日月,以玉衣珠璧装殓,僭越无以复加。

臣以为董恭不宜在朝,并请将其财物没收,所有靠董贤任职者都予免官。

太皇太后:准奏。

诏命将董恭、董宽信与家属迁到合浦,董贤母回故乡巨鹿。

没收变卖董氏财产,并命开棺,露现董贤尸骸检验。

画外音:董贤忽起忽落,传奇人生就此落幕。

董贤既死,太皇太后王政君遂与王莽合谋,议立新君。

因哀帝无子,嗣君便只有在宗室诸王中选立。

王莽为便于日后弄权,不肯于宗室中择其年长者,便提议迎立年仅九岁中山王刘衎登基,太皇太后无甚主意,自是一就肯。

九月初一辛酉日(公元前1年10月17日),中山王刘衎被迎入长安,即位为帝。

以王莽为,率领群臣众卿罗拜丹墀,山呼万岁,是为汉平帝。

平帝高居御榻,鹦鹉学舌般赐令众卿平身,宣布次年改元元始。

字幕:刘衎原名刘箕子,汉元帝刘奭之孙,中山孝王刘兴之子,生母卫姬。

画外音:自此之后,王莽继为大司马,辅朝执政。

遂以太皇太后诏书名义,将丁、傅两族之人全部罢官,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