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真相集

关灯
护眼
第四十一集 四处出击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复命收系诸犯供辞中所牵连到者,不必奏请。

廷尉:诺,臣等遵旨。

当即领旨,召集狱吏吩咐:刘棻供状中牵涉杨雄,与我当即拿来。

狱吏声喏,立即出动,如狼似虎,直奔当时扬雄所在禄阁上校书之处。

早有杨雄学生听此事,立即飞跑直上禄阁,向老师报告:恩师,大事不妙!

杨雄:何事如此惊慌?

学生:甄寻假造符命事,牵累刘棻。

子下令廷尉严查,一个不许漏网,复又涉及恩师。

今办案使者即将到来,恩师可立即出京,无论到哪个偏僻郡县,避上一避。

扬雄:率土之滨,莫非王土,何处可避?我乃下名儒,岂肯受吏刑讯折辱!

毕,将衣袖将脸面一蒙,便从阁上跳下。

学生失惊,急下楼救起,见师父正在地上挣扎,只摔折一条左腿,差幸未死。

狱吏赶来,见杨雄坠楼受伤,于是以担架抬回,报知廷尉。

廷尉不敢隐瞒,复又具本上奏,将此事报与子。

王莽大奇,当即查问杨雄跳楼自杀原因。

便有杨雄在朝弟子,趁此上前跪倒,替老师折辩:究其原由,乃是刘棻曾跟扬雄学写奇字,故拜其为师。

这些奇字被用于符命,扬雄并不知情,实是重刑之下,何求不得,胡乱攀诬而已。

陛下圣明,尚请开恩。

王莽:既是如此,可以不必追究。

恩准释放杨雄,令其还家养伤,所费由官家给付。

杨雄学生:陛下明鉴,臣等谢恩。

京师太学生闻此,作歌评道:因寂寞,自投合;因清静,作符命。

扬雄虽被无罪释放,但因断腿致残,由是免职,后又召为大夫。

其家境一向贫寒,抑郁无聊时便借笔墨消遣,着成《太玄经》及《法言》,语句难以理解。

刘歆看完笑谓:空自受苦!

今学者有利禄,尚不能通《易》,何况《太玄》?我恐后人将用其为酱瓿盖矣。

扬雄听罢,笑而不答。

时有钜鹿人名叫侯芭,常带酒菜前来,向杨雄求学,与其同室而居,专门学习《太玄》、《法言》二经。

世人闻此,无不惊讶诧异。

新莽凤五年,扬雄病死长安家中,寿止七十一岁。

侯芭为其师建坟以葬,并为守丧三年,世人皆都赞叹。

画外音:扬雄死后,其所着《法言》大行于世,并名列汉赋大家,世所称道。

汉赋四大家者,武帝时司马相如,新莽时扬雄,东汉明帝时班固,和帝时张衡。

扬雄生不逢时,死后亦为世人所诟,皆为其曾侍奉篡汉逆贼王莽之故。

始建国二年冬,建雄王莽始兴神仙之事。

采纳方士苏乐妄言,起造八风台,巨费万金。

又种五粱禾于殿中,先以宝玉渍种,计其得粟,每斛成本不下于一斤黄金。

五梁禾既然种植成功,苏乐得意非常,立即上奏:降祥瑞,大新朝当兴!

王莽览奏大喜,于是当即下令:大新既兴,四夷宾服。

诏命将匈奴单于改作降奴服于,并将匈奴分为十五国,立呼韩邪单于十五个子孙皆作单于。

大司徒王寻:以何人为使?

王莽:派遣中郎将蔺苞、戴级前往边境,于都护府中召集赐封单于者。

大司空王邑:匈奴若是不从命圣旨,则以何应对?

王莽:可派立国将军孙建等统率士兵、壮丁、犯人,计三十万人,分道出击匈奴。

王邑:何时出击?

王莽:命令先期到达部队在边郡驻扎,待各路人马到齐后,同时出击。

王寻、王邑:诺!

臣等遵旨。

始建国三年,大军未及动,忽然灾陡降。

此年春夏之交,黄河在河北临漳县西决口,东南冲进漯川故道,经今河南南乐、山东朝城、阳谷、聊城,至禹城别漯川北行,又经山东临惠等地,至利津一带入海。

继而黄河又在魏郡决口,改道东流,造成洪水泛滥。

始建国四年春二月,建雄王莽诏赦下。

边境飞马入报,匈奴果然不肯听从新朝诏命,反对分裂为十五个国。

王莽大怒,于是重颁去岁诏命,下令立国将军孙建,立三十万大军,西征匈奴。

匈奴单于得知新朝大军压境,大为震惊;即派王弟咸赍持重礼前往长安,朝见建雄王莽,表示愿意臣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