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真相集

关灯
护眼
第五十五集 原配贤后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春,正月辛丑。

大司徒韩歆上疏,声称下将有严重饥馑,言辞激烈。

字幕:韩歆,南阳人,曾任更始帝河内郡守,性格刚直,言不隐讳,刘秀常不能忍。

刘秀见其狂言不道,诏命免职,回归故里。

此后怒气不消,又派使者宣诏责备。

韩歆不服,与子韩婴全都自杀。

因其父子在朝中平素享有重名,今无罪而被逼死,群臣多有不服。

刘秀追赠钱谷,命以三公礼仪安葬,命汝南太守欧阳歙继任大司徒。

是年匈奴侵掠日甚,州郡无力禁止。

光武帝闻报大怒,遂命吴汉率马成、马武等诸将北上迎击匈奴,徙雁门、代郡、上谷郡官民六万余人,安置到居庸关、常山关以东,以避匈奴骚扰。

匈奴左部趁机东进,又转移到边塞以内居住。

朝廷为此大忧,遂在边塞增派部队,以至每个关塞据点达数千人众。

镜头转换,洛阳汉宫。

字幕:建武十五年夏四月丁巳,光武帝大封宗室。

子诏命:封皇子刘辅为右翊公,刘英为楚公,刘庄为东海公,刘康为济南公,刘苍为东平公,刘延为淮阳公,刘荆为山阳公,刘衡为临淮公,刘焉为左翊公,刘京为琅邪公。

追谥长兄刘演为齐武公,次兄刘仲为鲁哀公。

刘庄东海国据二十三县,为诸子之中最大者。

光武帝因感念大哥刘演功业未成,半途崩俎,亲自抚育其二子刘章、刘兴,派刘章暂理平阴县令,刘兴暂理缑氏县令。

其后未久,刘章升任梁郡太守,刘兴升弘农太守。

皇后郭圣通因日渐失宠,外戚不似阴家兄弟受到重用,故此对子怨恨不满。

建武十六年,为限制豪强大家兼并土地及奴役人口,便于征收赋税徭役,朝廷下令各州郡清查田地数量及户口、年纪,称为“光武度田”

当时许多大地主拥有武装,号称大姓兵长,隐瞒田地,依附人口,反对清查。

地方官吏惧之,或贪污受贿,相互勾结,任凭地主谎报;而对农民不仅丈量土地,还将房舍、里落都作为田地丈量,以上报充数。

刘秀度田,收到匿名简牍,上写道:“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

光武帝不解,问于群臣,众人皆不答。

东海公刘庄年仅十三岁,忽出于帷幕,当众言道:此言易解。

因河南乃为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

此二地皆都田宅逾制,不可为度田之准也。

刘秀诏命虎贲将诘问陈留吏,所言果然与刘庄所无异。

光武帝大为惊喜,对刘庄愈加青睐,将其进爵为东海王。

并加大度田核查,对二千石官员中循私枉法者进行考察核实。

有人举报:大司徒欧阳歙前在汝南太守任内,丈量土地作弊,获赃款千万。

刘秀大怒,命将欧阳歙逮捕下狱,案查详情。

欧阳歙家世代教授《尚书》,有八代博士,学生门徒遍于朝野。

听闻老师获罪下狱,于是皆守在宫门之外,求情者达一千余人。

甚至有人自处髡刑,求为师尊赎罪。

平原人礼震当时才十七岁,上书朝廷,请求替欧阳歙去死。

刘秀见此,愈加恼妈,终未赦免。

欧阳歙死在狱中,便以关内侯戴涉代为大司徒。

自此之后,光武帝接连又诛杀十余个郡守,时称“度田之乱”

平定度田之乱后,刘秀命将叛乱魁帅严厉处罚,迁往他地。

自此以后,度田成为东汉定制,社会恢复安定,牛马牧于郊野,邑门不闭。

刘秀由此逐渐摒退功臣,递进文吏,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复经度田,打击地方豪强势力,杀郡守以震慑朝堂,严猛为政,总揽权纲。

字幕:建武十七年七月,妖巫李广据皖城造反。

光武帝派虎贲中郎将马援、骠骑将军段志为帅,前往讨伐。

九月破皖,斩李广等。

同年十月,光武帝以郭后怀执怨怼,及失国母之德为由,下诏三公:皇后怀执怨怼,数违教令,不能抚循它子,训长异室。

宫闱之内,若见鹰鹯。

既无《关雎》之德,而有吕霍之风,岂可托以幼孤,恭承明祀。

今遣大司徒刘涉、宗正刘吉持节,其上皇后玺绶。

阴贵人乡里良家,归自微贱。

自我不见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