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是沿边五郡受到侵害,人民流亡,边境萧条,不见人烟。
当年秋八月,光武帝刘秀下诏:派遣伏波将军马援,分别修筑城堡要塞,逐渐恢复郡县。
又设太守、县令、亭长,招集百姓返回故乡。
马援召集部将:乌桓部落中,以上谷郡塞外白山诸部最为强悍富庶,当先击之。
诸将:诺,惟将军之命是听!
马援由是率领三千名骑兵出营,前往袭击白山乌桓。
迭经三战,不能取胜返回。
当时除了乌桓部族,又有东胡鲜卑部落万余骑兵,侵犯辽东诸郡。
辽东太守祭肜乃是征虏将军祭遵从弟,自是将门家风,丝毫不惧,率领数千人迎击。
祭肜身先士卒,上阵冲杀。
鲜卑骑兵一战而败,大举奔逃,落水而死者过半。
祭肜不舍,穷追至塞外。
鲜卑人弃兵赤身裸体逃散,自此震恐畏惧祭肜,不敢再窥伺边塞。
同年冬,匈奴出兵南下,进入中原腹地,一路寇掠上谷、中山诸郡。
时有莎车王名贤,骄横跋扈,意欲兼并西域,数攻诸国,重求赋税,诸国愁惧。
镜头闪回,汉元帝时。
当时莎车王名延,曾长期居留京师长安。
回到西域之后,便参照汉法治理其国,并告诫子孙:尔等要世世代代尊奉汉家,不可违背。
倘若违之,灭族亡国之祸必至。
王延死后,子康继位,秉承父亲遗愿,对汉朝一如既往尊崇,并于光武帝初年率领西域诸国抗击匈奴,护送原西域都护官吏、家属千余人平安撤离。
汉河西大将军窦融上疏,奏请立王康为建功怀德王,西域大都护,管辖西域五十五国。
王康死后,弟贤继位,起初也能继承先王遗愿,决意对汉朝效忠,并于建武十七年派使到洛阳奉献,请求担任都护之职。
光武帝征求群臣意见,大司空窦融极力赞成此举。
刘秀于是意决,遂命专使随同莎车使者同回,前往赠赐莎车王贤西域都护印绶,以及车旗、黄金、锦绣,命为西藩。
专使奉旨西行,途经敦煌,敦煌太守裴遵出迎,求问使何来。
字幕:裴遵,云中人氏,河东望族,汉武帝时水衡都尉、侍中裴盖之后,第九世孙。
使:奉陛下圣旨,往西域敕封莎车王贤,并赐西域都护印绶。
裴遵:尊使稍安勿躁,待某具折上奏,谏止此事。
于是便即修表,遣使至京,呈递朝廷。
光武帝览其奏疏道:以臣愚意,夷狄不可假以大权,使其妄自尊大。
且若封莎车,必令西域诸国对我朝失望。
光武帝以为有理,下诏收回所赐印绶。
莎车国使者闻大汉子欲要收回成命,不肯交还印绶,并急带部属逃出敦煌,连夜还国。
裴遵派兵在途中拦截,强力夺回。
莎车使者不敢反抗,只得空手归国还报。
莎车王贤闻报大怒,由此记恨汉室,便诈称大都尉,自号单于,向周边各国征收重税,又兵进攻龟兹等国,引起西域各国恐惧。
车师前王、鄯善、焉耆等十八国被莎车王逼迫,俱遣质子入侍洛阳,献其珍宝,流涕稽,皆愿得汉朝都护之职。
并请汉朝出兵,讨伐莎车。
光武帝以中国初定,北边未服为由,皆还其侍子,厚加赏赐,却不肯兵。
诸国由此大为忧恐,纷纷寄书裴遵:愿留侍子于敦煌,并请太守大人宣诏檄文以示莎车王,便言西域诸国侍子见留洛阳,汉朝都护大军即将出塞,冀以震慑彼国,且息其兵。
裴遵得到西域诸国告急文书,不敢自专,即以其状奏闻朝廷。
光武帝览奏许之,由是留下诸国侍子,并檄文于莎车国,扬言不日即将出兵。
闪回结束。
莎车国王贤按兵以待,见汉朝迟未出兵,便知是诈,于是加紧对西域各国征伐,从而使西域牧民陷于水深火热之郑
画外音:汉光武帝求贤用能,朝中人才济济,史称中兴之世。
匈奴单于王蒲奴在位,国中连年旱蝗,赤地数千里,人畜饥疫,死耗大半。
乌桓乘匈奴之弱,出兵击之。
匈奴北徙数千里,漠南地区为之一空。
光武帝诏撤沿边各郡亭候及边防官兵,以钱帛招降乌桓部落。
镜头转换,西域诸国。
西域诸国侍子久留敦煌,不见汉朝出兵,于是皆都愁思亡归。
<